1955年7月,陕西省委机关刊物《陕西工作》刊登的《西乡县杨河坝乡党支部正确地领导了那里的互助合作》材料,被毛主席亲自主持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选中。在入书时,毛主席还为这篇文章写了大段按语,让这个小山村轰动一时,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马家才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60年前,洛南人民用钢钎、用铁锤、用血肉之躯,在悬崖峭壁修建了一项令世人震惊的水利工程——...
经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去年9月22日,西安市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蓝田等县区举行。其实早在1941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曾设立过农民节。...
西大街中段广济街口朝东有家名为“麻食张家”的小铺子,张家的后代张一冰先生给我说起有关“麻食张家”的故事,让我想起小时候听母亲说的“麻食子姓张,越热越香”,意思是麻食做好了,煮不透,放一下闷一会儿麻食就软和了,咬着还带筋头,更好吃。...
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灞桥街西街(当年也叫“后街”,现在则叫“正街”),西距陇海铁路约五十米,南距灞桥牌楼不超七十米。一九四九年我刚满八周岁,见证了西安解放前后的一些往事。...
70年前(即1949年)的5月20日,是古城西安解放的日子。这天,人民解放军第六军第十七师五十团,攻下三桥镇后与四十九团在西门会合,高唱着“挺进,挺进,向渭北,向大关中平原上大进军……”的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西安城。...
那天回家,见母亲正趴在桌子上写什么,我凑上前一看,只见她在一个破旧的本子上写着:今天割芝麻,隔壁的李婶看到了,帮我割了两垄,我给她五十块钱她不肯要,以后要还这份情。...
我的几个微信群里,大家不是感叹人到中年,工作生活压力巨大,就是感叹人到中年,皮肤每况愈下。不知何时,我开始把“我老了”当成口头禅,也当成做事不成功的借口。...
我爸喜静不喜动,常见他躺床上看书打发农闲时间。...
有次爸对妈说:“你今天做的饺子,让我想起咱们结婚那天晚上吃的饺子,特别香。”还有一次,他说:“我就喜欢看着你织毛衣,手跟跳舞似的。”这些话,连我都心动。而爸这样说的时候,妈也有话,回答:“我就喜欢看你吃我做的饺子,吃好几碗不够,就跟没吃过饭一样。”还会说:“记得不?有天晚上你看我织毛衣,看了半晚上,后来说眼都看花了。”...
岳母那次病倒以后就再也没能起床,不久就去世了。遗憾的是直到她老人家去世,我都从未叫过岳母一声“妈”。虽然我早已把她当做我的亲人,正如岳母曾对我说,不喊“妈”,我也是你妈,因为在我心里早把你当儿子了。...
陈学俊是我国能源动力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和教育家,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就在郭秀明去世的前三天,铜川市“四教育”现场会在惠家沟召开,郭秀明以《无怨无悔做村官》为题,作了整整一个小时的发言。他声音洪亮,激情饱满,谁也看不出他是一个站在死亡线上的人。...
宽阔的大厅里,黑压压地站起来一片人。那一霎间,我心里突然有一种感觉:这么多人,在百公里外,没有任何人号召,没有任何人组织,完全是自发地为忠实兄的去世而悲痛,而哭泣,这说明了什么呢?...
西大街社会路口有一家大众小吃部,日夜服务的食堂,可能是西安少有的24小时连轴转营业的食堂。...
在给病人治疗的几天当中,细心的女主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量了她的脚底尺寸,亲手为她做了一双千层底的棉布鞋。后来,这双棉鞋她一直没有舍得穿。她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给党组织递交申请书承诺:“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后来我发了一条在利物浦采摘野春韭的微博,还上传了我包的野韭菜饺子的图片。我的这条微博的点击率超过了我的想象,不少在利物浦的同胞都对我大加赞赏。看来在英国吃野春韭食之正当时,吃的是味道,品的却是乡情。...
听爷爷说,我的老家在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与河南兰考县交界处。经过多方联系,今年清明我踏上了回乡之路。家乡的叔伯们也请来了家里面比较年长的人和管理族谱的理事成员给我讲家族的历史。原来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尚有三千多族人,立有碑楼与祠堂。...
赵占魁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具厂看炉工。毛主席闻知他的事迹后,称他为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从1942年9月起,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了以建立新的劳动态度、提高生产效率为内容的“赵占魁运动”。...
路遥来汉中组稿,在会上找我。也就是那次,路遥对我说,上次去省城开会,他见我穿着打补丁的裤子,再一看模样就知道是从农村来的,就有种天然的同情和好感,就本能地想帮一把。我想,善良和宽厚绝对不是谁想有就能有的,那绝对是一个人血缘环境、生活经历形成的融进骨髓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