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落脚陕北,既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选择。”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副院长高凤林说,这一落脚点的选择,与两份报纸和一块根据地密不可分。...
还在为心上人准备礼物而烦恼吗?您若是厌倦了巧克力、玫瑰花,可以参考参考古人互赠信物,以古典的方式倾诉衷肠。今天就为你盘点那些古人常用的定情信物。...
由西安市长安区政协编撰的《水库建设在长安》一书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
毕业照不是一张简单的照片,而是定格在记忆中的青春。我家三代人的毕业照都打着时代的烙印,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安市西大街上,东西各有一家电影院,西群众,东阿房宫,阿房宫电影院得拐进竹笆市街。还有一家剧场是省戏曲剧院的实验剧场,规模不小。...
家乡风俗,端午节那天,已出嫁的女儿要给娘家的长辈送“大头粽”,就是用很多箬叶包起来的大粽子,每个大头粽的重量都在3斤以上,一般为蜜枣馅。...
陈代富滚到敌人的地堡前,将爆破筒塞入敌地堡时,被里面的印军推了出来。在危急时刻,他爬上地堡,扒开堡顶积土,将爆破筒从顶盖圆木间隙插了进去,并用胸口顶住爆破筒,不让印军推出。当爆破筒即将爆炸的一瞬间,他迅速滚离了地堡。地堡被炸毁了,打开了部队前进的道路,陈代富也因此被誉为“活着的黄继光”。...
其实,“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这八个字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敦煌出土的唐代《放妻书》。...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西安市东方红中学上学。该校的前身是省女中,现为西安市八十九中。当年的东方红中学有一支女子腰鼓队,我是其中一员。...
“问我祖先在那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鸭窝。”...
2018年3月2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专题报道了索洛湾村由过去的“穷山沟”变身“小康村”的经过。索洛湾——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和该村的领头人柯小海从此名扬天下。...
我在部队战斗生活了24年。每当我想起我的军旅生涯,就激动不已。我想说:我这一辈子,曾为共和国站过岗,放过哨,上过战场,我为此而自豪,而骄傲!...
7月7日13时50分,长安画坛巨星陨落,当代中国人物画大师、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先生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86岁。连日来,社会各界纷纷以不同方式沉痛悼念刘文西先生,寄托无尽哀思,表达由衷敬意。...
1979年,我刚刚22岁,是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三年,在泥土上滚爬了三年的我,重新拿起书本,和大弟一起奋战高考。周围的邻居都说,乖伢子,你以前成绩那么好,一定可以考上大学的。考上大学,你就是国家人,拥有铁饭碗了。...
我如愿成为第一个走出我们山村的大学生。开学报到的那天清晨,父母和村民们送我出远门。父亲默默地扛着行李箱走在前面,母亲与我随后并肩而行,她叮嘱我说,老娘在行李箱里放进10斤“营养餐”,如果在学校吃不饱,可以拿出来充饥。...
加藤昭江女士是日本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会的元老之一,也是日籍解放军的杰出代表。1945年11月,年仅17岁的她就经人介绍在辽宁本溪自愿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前身之一的东北民主联军。...
祖父生在旧中国,豫西南偏远农村的一个小村庄。20世纪初,豫西南农村连年大旱,庄稼连年歉收,剥树皮,挖草根,剜野菜,为填饱肚皮,曾祖父恨不得上天三丈、掘地三尺为一家老小寻找可以吃的东西。正值求知欲最强年龄的祖父与学堂无缘,只有依靠给地主家放羊挣点油盐钱。十三岁那年,祖父随本家的一位大叔逃荒到陕西柞水谋生。...
今年是《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1939年,由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诞生。1940年,西安兴国中学的师生在易俗社剧场为抗日募捐义演《黄河大合唱》,一时盛况空前,轰动古城。...
当林子间的铁卷尾叫着“算黄算割”的时候,关中一带的农民便将屋后墙壁上挂了一年的钐子取下来。钐子是件高效的夏收工具。在关中农村,一个好劳力使用镰刀一天能割二亩多小麦,而用钐子则能割四到五亩。...
1938年7月1日至7日,延安开展抗战一周年及中国共产党建立17周年纪念周活动,这是我党第一次开展纪念党的生日活动。1947年7月1日,东北解放区邮电管理总局发行中国共产党二十六周年纪念邮票一套,这是解放区发行的第一套纪念“七一”建党节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