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天河洛惠渠

2019-05-20 08:58:21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60年前,洛南人民用钢钎、用铁锤、用血肉之躯,在悬崖峭壁修建了一项令世人震惊的水利工程——...

洛惠渠水从山洞中流过

  60年前,洛南人民用钢钎、用铁锤、用血肉之躯,在悬崖峭壁修建了一项令世人震惊的水利工程——

  □贾金良 程静

  在秦岭深处的洛南县保安镇,对面的悬崖峭壁之上,蜿蜒盘曲着一条长63公里、宽深各1.7米的“人工天河”——这就是被洛南百姓誉之为“生命线”的洛惠渠。

  60年前的四十里梁塬,是出了名的干旱塬。几千年来,这里十年九旱,日常吃水和庄稼收成,只能指望老天爷。生活于梁塬的农民诗人白学清,曾以一首诗来描绘四十里梁塬的境况:有女莫嫁旱梁塬,吃水更比吃油难,天旱塬上干瞪眼,雨涝冲刷不得安。

  1957年,县委书记冯培智、县长张东,决心带领群众解决生活用水困难问题。张东带领着技术人员,踏遍了洛源保安、梁塬的山梁沟峁,经过勘察测量后惊奇地发现,洛河上游的地势居然比梁塬还要高。张东激动地向冯培智进行了汇报。经过县委会议反复地讨论、不停地论证,最终决定引洛河之水上梁塬。

  县里的决定得到了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他们说干就干。那时,全县划分为13个区,80个公社,以军事编制组成了洛惠渠工程战斗团。工程上工采用轮流制,每三个月一轮换。初始进驻工地的3300余人来自全县各地,抽调的个个都是精壮劳力。而那个年代是困难时期,工人们一天三顿喝稀糊汤,啃豆渣馍。最难熬的是晚上,大部分人睡在草棚里、光席上,两三个人才盖一条被子。

  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让工人们退缩,大家誓死凿出一条活路。要在悬崖峭壁上砌渠、凿石,需要大量的炸药、石灰和水泥,可这些都是奇缺的物资,哪里有呢?炸药少,工人们就用硝铵和木炭炒制,没有导火索,就用绵纸包上黑火药来充当。

  有一天,当工程进展到老虎嘴时,遇到了一个大难题。老虎嘴山就像一个庞然大物,横挡在施工队员的面前,没有工作面,只能在山顶打下粗木桩,用一根长绳系在施工队员的腰间,凭着感觉,一锤一锤地打炮眼。大多数队员的腰间,都磨出了血痂,胳膊也不能正常弯曲了。在放炮那天,年轻的工人张明哲,自告奋勇担任起了本次任务。他被吊在半空中,一心专注着拿着火绳,正在由前往后倒退着点炮眼,点了十几个炮之后,突然发现离他数丈远的另一个点炮处点着了炮,眼看就要炸了,危急时刻,他用力甩开绳子,脚顺势一蹬,藏在了一块大石头下。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之后,烟尘翻滚,巨大的老虎嘴,瞬间垮塌。工人们都喊:“张明哲、张明哲......”都以为他死了。过了一会儿,烟尘还未散尽,只见张明哲咬着牙爬了上来,黑乎乎的脸上,露出一排牙齿。他颤抖着说:“我命大着嘞,我还活着。”看到张明哲说话,工友们激动地哭了。

  天天紧张惊险地打炮眼、装炸药,对工人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伤残和死亡更是洛惠渠战斗团躲不开的阴影。在这个秦岭深处的浩大工程中,有16位工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有6人落下了终身残疾。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战斗团先后打通悬崖26处,峻岭29座,最终开辟出了一条盘山石渠。

  1959年12月16日,是世世代代洛南人的梦落地开花的日子,一泓清甜的洛河水,从洛惠渠奔涌而出,流进了梁塬的家家户户,使得“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洛南县,拥有了10万多亩水浇地。后期经改造,解决了县城10万人的饮水问题,它比闻名全国的河南林州红旗渠的修建还要早两年呢。

  60年的沧桑巨变,洛河水依旧静静流淌,一如既往地发挥着灌溉和洛南城区水源供给线的作用。今天的洛惠渠,已不再单纯的是一项水利工程,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洛南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永不放弃的精神。

  选送单位:商洛市地方志办公室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洛南 洛惠渠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