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以非遗之花为媒赋能乡村振兴

2025-11-06 08:21:06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作为陕西现代农业(花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博率先提出“技艺赋能产业”理念,在白鹿原打造了近百亩花卉园艺基地...

  记者 闫智

  近日,在位于西安市莲湖区金丰大厦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色花材在晨光中舒展着鲜嫩的枝叶,王博正手持花枝凝神构思花艺造型。1992年与花卉结缘的王博,如今已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花卉产业领军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典插花)代表性传承人。

  30余年里,这位“花界工匠”以花枝为笔、以乡土为卷,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交汇点上,勾勒出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交融共生的时代图景。

  守正创新:

  让千年花事“活”在当下

  “日本插花源于隋唐,而西安正是古典插花的发源地。”2007纪念遣隋使访华1400周年花艺表演的场景,深深吸引了王博。从此,他与古典插花结下不解之缘。

  为追溯技艺脉络,他踏遍全国博物馆与古籍馆,搜集了100余幅含插花场景的唐宋古画,梳理出《瓶花谱》《瓶史》等典籍中的技法精髓,最终编纂成《融合发展中国插花文集》,为散佚的传统技艺建立起“活档案”。2013年,他成功申报第四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典插花)代表性项目。

  2019年,国内首个花艺类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西安挂牌,王博成为古典插花传承的“摆渡人”。

  他打破非遗传承的“象牙塔”,推动插花技艺走进中小学课堂、社区文化站和企业培训会;牵头制定《中国古典插花制作技艺规范》地方标准,首创“瓶、盘、碗、缸、筒、篮”六大花型的量化考核体系——从花枝倾斜角度到陈设空间比例,每个环节都有明确参数,考核合格证书可在陕西政府网站查询。

  这份“让传统技艺可量化、可传承”的坚守,让他连续11年受邀担纲北京“9·30”敬献花篮设计,让千年花事在国家礼仪舞台上绽放光彩。

  深耕产业:

  用“美丽经济”激活乡土活力

  “案头的插花再美,也比不过将田间花苗变成乡亲们的‘钱袋子’。”2010年,王博将目光从花艺案头转向乡村田野。彼时陕西花卉产业尚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农户凭经验种植,品种单一、标准缺失,“好花卖不出好价”成了普遍困境。

  作为陕西现代农业(花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博率先提出“技艺赋能产业”理念,在白鹿原打造了近百亩花卉园艺基地。

  在蝴蝶兰种植大棚里,温度计与湿度计的读数被严格锁定,大花品种催花温度需稳定在18℃-20℃,小花品种则要精准控制在22℃-24℃,每株花苗的间距、水肥用量都标注在智能管理系统中。

  “以前凭感觉种,现在按标准来,收购价直接涨了两成。”基地农户李建国算起增收账——年均3万元的增收,让全家摘下了“贫困户”帽子。

  产业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早年引进向日葵品种时,因不掌握种子预处理技术,10亩试种田几乎颗粒无收;推动“协会+合作社”模式时,曾因农户违约转卖花卉,错失陕西花卉首次出口欧盟的机遇……这些教训让王博更加坚定了“标准先行”的信念。

  如今,他指导的西安卉杉生态科技公司建成省级蝴蝶兰种质资源圃,年产组培苗800万株、成品花20万株,标准化种植使投入产出比提升20%,成为西北花卉产业标杆。

  2024年,经省农业农村厅同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成立“陕西省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王博任主任委员。

  匠心筑梦:

  让花儿串起乡村振兴产业链

  “一朵花能串起一条产业链、撑起一片就业天。”在王博看来,花卉的价值不止于观赏性,更在于其背后的民生温度。

  在白鹿原基地,他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学生们在田间学习组培技术,在工作室实践花艺设计,既能赚取实习收入,又能掌握一技之长。“有个学生现在已是基地的催花主管,带着5个农户搞技术攻关。”王博笑着说。

  面对花卉市场“去中间化”的浪潮,身为陕西省花店业协会会长的他有着独到见解:“批发商、配送员、花艺师,每个环节都连着一个家庭的生计。”

  “我们用定制化设计避开低价竞争,让花农、花商、消费者都受益。”目前,他正牵头整合陕西107个区县的花卉资源,计划在西安试点搭建“3公里鲜花圈”:通过近千家标杆花店组成的销售网络,实现“1小时新鲜送达”。

  从案头的一枝一叶到田间的千亩花田,从非遗技艺的守护者到乡村振兴的“花媒人”,王博用30年坚守诠释着“匠心”二字——是古籍中复原技艺的执着,是大棚里调试温度的严谨,更是让每朵花既承载文化记忆、又结出富民果实的深情。

  年底,王博计划同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中国古典插花(青铜器)艺术展”。“当秦岭的草木遇见西周的青铜器皿,当古典插花技艺扎根现代农业的土壤,非遗之美便能真正绽放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他手中的花枝轻轻落下,一幅融合古今的“振兴图景”正随花香缓缓铺展开来。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非遗传承 古典插花 王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