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舒
近年来,在商洛市委和丹凤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政协的精心指导下,丹凤县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4567”工作总体思路,以“四个政协”建设为目标,守正创新、实干笃行,以良好的工作成效展现了基层政协的使命担当。
一、争做“忠诚政协”,在政治引领上彰显新担当。聚焦“忠诚政协”目标,扛牢政治责任,确保政协履职方向正确。一是织密思想“学习网”。树牢“学习就是履职”理念,构建“党组领学、委员研学、机关导学”多层次体系,让“两支队伍”在系统学习中筑牢共同思想根基。二是绷紧政治“责任弦”。始终将政协工作嵌入县委全局,重大事项“必报告”、重要工作“必请示”、重要活动“必邀请”,始终做到与县委同频共振、同向共进。三是抓实落地“硬举措”。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探索政协党建与履职有效融合的机制和载体,推动了上级要求在政协落地生根,让政治引领从“纸上”走到“事上”。
二、争做“担当政协”,在服务大局上展现新作为。聚焦“担当”政协目标,坚持谋划工作在大局下思考,推动工作在大局下行动,在助力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中彰显了担当。一是聚焦中心“建真言”。打通市县课题“联动通道”、县委命题与政协选题“贯通渠道”,围绕打造中国康养名县、葡萄酒首位产业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深研细究,形成调研成果21篇、意见建议387条。二是紧扣中心“聚智慧”。紧盯丹凤县委“一县五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同步成立“一县五区”委员工作室,75次开展微调研、微协商“靶向发力”,从产业培育到民生服务,从项目推进到政策落地,把委员智慧变成“一县五区”建设的“助推器”。三是围绕重点“用实劲”。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认真落实县委安排,躬身入局包抓产业集群1个、产业链1个,重点项目7个、重点企业23个、村(社区)15个,在促进全县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贡献了力量。
三、争做“同心政协”,在凝聚共识上探索新路径。聚焦“同心”政协目标,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的中心环节贯穿始终。一是委员工作室“连民心”。探索形成了“12345”工作法,17个委员工作室常态化开展各种微协商、微调研、微监督活动262场次,从家长里短的“小事”到社区治理的“实事”,让委员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说话”。二是文史工作“润人心”。依托丹凤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名人效应,先后出版《红色丹凤》《咱的乡党贾平凹》等文史书籍,通过讲述有影响的事件和人物故事,让群众在文化共鸣中增进情感认同,凝聚起精神共识。三是社情民意“通民情”。设立“社情民意直通车”热线电话,助力解决一批水不通、气不畅、灯不亮、路不平的民生实事,实现了反映意见建议与团结引导界别群众的有机结合。《丹凤特岗教师先留城后下乡值得推广》的社情民意信息被省委书记赵一德同志批示。
四、争做“活力政协”,在主责主业上彰显新业绩。聚焦“活力”政协目标,真抓实干,创新干成许多利当前、管长远的工作。一是务虚会“定航向”。每年一场务虚会锚定目标:2022年“机制建设提升年”搭好“制度框架”,2023年“队伍素质提升年”办好“十件大事”建强“履职队伍”,2024年“全面提质增效年”以“123345”思路破局,2025年“履职成果巩固年”以“153”思路深耕,让每年工作都有“新落点”、履职都有“新突破”。二是提案办理“提质效”。创新建立提案工作“四个一”机制和“一案三双”督办机制,实现“提”“办”双向共赢。三是民主监督“破难题”。向57个单位派驻7个监督小组、49名监督员,聚焦学生心理健康、老旧小区改造、医保政策落地等民生领域开展78次民主监督,形成45份意见书,用“监督之力”解群众“心头之忧”。四是委员工作室“拓新路”。在北京、上海、杭州、广东设立“招商引资委员工作室”,让驻外委员工作室成为丹凤“引商资、聚商智”的联络站,助力携程农庄、食用菌精深加工等项目落地。
(作者系丹凤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