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2届杨凌农高会上,铜川展区亮点纷呈,吸引了众多观展游客驻足关注,精心打造的特色产业区更成为现场焦点,“铜麦6号”旱地小麦新品种、青砧矮化苹果砧木与秦川黑猪三大种业成果,尽显铜川农业实力。
近年来,铜川市紧扣做强“一粒种”、做优“一株苗”、做大“一剂药”、做精“一种猪”的战略布局,全力以赴推进种业振兴。此次农高会,铜川市“一粒种”“一株苗”“一种猪”三大种业成果的精彩亮相,不仅展示了铜川推进种业振兴的显著成效,也为铜川种业企业与各地客商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种业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一粒种”:“铜麦6号”以“满”释丰收

走进铜川展区,模拟麦田里的麦秆挺拔粗壮,每穗麦粒紧密排列,粮仓模型也粮食满仓,一旁的青瓷大碗更是盛满了麦仁……陈列整齐的“一粒种”——“铜麦6号”系列展品用直观的“满”诠释着丰收的分量,传递着高产量的底气。
“铜麦6号”是铜川市自主选育的旱地小麦品种,兼具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能力强和耐盐碱、耐贫瘠以及高产等多重优势。该品种不仅能在铜川及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下稳定生长,相继两次刷新全省旱地小麦单产最高纪录,而且面筋含量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铜麦6号2019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陕西省的主栽品种。”工作人员介绍,“铜麦6号”近年来在省内推广累计329.8万亩,总经济效益高达8277.3万元,成为保障夏粮丰收的“主力军”。截至目前,“铜麦6号”已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推广种植2200万亩,累计增加收入6.05亿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铜川市将“铜麦系列"旱地小麦品种的繁育推广作为关键任务,多维度发力推动旱地小麦种业高质量发展。为不断提升“铜麦系列”的知名度,铜川还联合各方权威机构,举办了首届旱区小麦种业创新暨产业发展论坛,不仅汇聚了行业顶尖智慧,更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为“铜麦6号”铜川种麦注入更强动能,助力其在旱区小麦领域持续领跑。
“一株苗”:“铜川青砧”育出“玉香”苹果

“这款苹果叫‘玉香’,是去年十月通过审定的新品种,由长富二号和藤木一号杂交而成,同时‘搭载’了青砧苗木技术,在产量提升与口感优化两方面均实现了突破。”铜川太初纳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豪向前来逛展的游客介绍道。他所提到的青砧苗木正是铜川“一株苗”——“铜川青砧”。
“铜川青砧”具有强大的抗逆性,能够在多种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具备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耐衰老、抗重茬等多重特性。其从源头上杜绝了果树病毒感染的隐患,用其培育出的苗木根系发达,固地性良好,无需额外支架,便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既节省人力又降低成本,非常适合规模化种植。“依托青砧技术培育的‘玉香’苹果,口感香、脆、甜,汁水十分丰富。现阶段我们只种植了半亩地64棵树,今年产出 2700多斤,单产量表现十分亮眼,而且刚从地里采摘下来就被西安采购商以8块钱每斤的价格全部收购。”王文豪表示其市场潜力很大。
在苹果栽培领域,砧木堪称果树的“根基命脉”。“铜川青砧”近年来凭借其独特优势在苹果种苗领域脱颖而出,2024年,铜川“苹果青砧无支架矮化栽培技术”成功入选陕西省农业主推技术,青砧种苗更是走出国门,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一种猪”:“秦川黑猪”成展区热点

在铜川展区,“秦川黑猪”仿真造型格外吸睛,不少前来观展的游客被它的逼真形态吸引,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不少感兴趣的游客也驻足咨询,成了展区内一道热闹的风景。而这,正是铜川农业在种业领域的又一亮眼成果——“秦川黑猪”。
“秦川黑猪”新品种是铜川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猪业科技创新团队达成深度合作而建设的陕西省猪种质创新中心与优质高繁猪新品种培育项目。该品种兼具肉质优良、生长速度快、繁殖力高、抗逆性强以及适应性好等特色。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后,可填补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生猪育种方面的空白,实现“西北种源自主可控”的重大突破。
“这是新品种吗?之前没见过,方便介绍一下吗?”“您好,请问这个黑猪是新品种吗?”……展会第一天,在接连不断的咨询声中,“秦川黑猪”新品种迅速成为焦点。
铜川市将做精“一种猪”作为核心抓手,锚定“立足铜川、辐射西北、面向全国”的发展定位,全力打造高水平生猪种业高地,这不仅为铜川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更注入了持久且强劲的动力。(记者 蒋维博)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