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杨小妹 记者 赵婧
“每一张皮影,都是一段故事”“我们有皮影体验课,可以带孩子来体验”……6月12日,在西安市书院门汪海燕皮影工作室,“皮影匠人”汪海燕正忙着向游客介绍华县皮影。
汪海燕生于皮影世家,她的父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中国皮影第一刀”的汪天稳。作为“汪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汪海燕用手中的一把刻刀刻出了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也雕刻出自己精彩的“光影人生”。
一句诺言,让“倔女子”开启“守艺人生”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当时没有什么玩具,第一个玩具就是父亲做的皮影。”谈及学习制作皮影的经历,汪海燕归结于父亲对她的影响。
诞生于渭南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县皮影是我国发展最早的传统艺术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汪海燕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皮影大师,作为家中长女,汪海燕从小就乖巧懂事,常常给父亲打下手,耳濡目染之下,她也慢慢爱上了皮影,就想跟着父亲学习制作皮影。
“这个你不要学,还是好好学习吧!”起初,父亲并没有同意。汪海燕还在心里埋怨过父亲,觉得父亲思想保守,传男不传女的想法根深蒂固,但是脾气倔强的她就是想学,“父亲越不答应,我越要学、越要做”。
后来有一段时间,汪海燕就在家里偷着学,从简单的打磨刀具到画稿、上色,她总是安静地观察父亲做皮影的过程,趁他不在家时偷偷用边角料练习。
有一次她将自己雕刻的皮影“杨贵妃”拿给父亲看,一向严格的父亲说了句:“还可以,就是没功底。”
“父亲虽然只有这一句话,但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也趁机向他提出学艺的请求,他竟然答应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汪海燕说,当时父亲告诉她做皮影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一旦开始就不能放弃。
“华县皮影最重要的雕刻技法就是‘推皮走刀’。”汪海燕说,所谓的“推皮走刀”就是皮走刀不动,一只手固定刀具,另一只手靠食指往后拉,中指和无名指往前推皮,一拉一推,完成牛皮方向的变换。这样的技法刻出来的皮影线条细腻流畅,但也极为考验技艺,特别需要手劲和气力,这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那时我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女性天生力气小,要想把手艺练好就要加倍努力,他是怕我太辛苦。”汪海燕说,虽然学艺之路艰难,但是既然下定决心,就不会轻言放弃。
如今,父亲曾经的“小助理”已经成长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汪海燕创作的《穆桂英》《汉宫春晓图》等优秀作品屡获大奖,蜚声海内外。
一次合作,让传统艺术“破圈”生长
“以前的皮影戏班通常在逢年过节表演,那时候人们的娱乐生活很单一,看皮影戏算是难得的休闲方式。”汪海燕说,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皮影戏的观众群体逐渐缩小,皮影艺术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
与此同时,市场化影响、机器雕刻和电脑打样的出现,对皮影手艺人的冲击非常大,甚至威胁着这门古老手工技艺的生存和传承。
“当时父亲的许多徒弟都转行了,甚至有一些做了二三十年的老艺人也选择其他行业。看不到希望,人总要先吃饱饭吧。”谈到传统手艺人的生存困境,汪海燕语气里透着无奈与惋惜。
如何让皮影艺术重新走进大众视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直是汪海燕思考的问题。
“一次偶然机会,护肤品牌悦诗风吟的工作人员找到我们,表达了对华县皮影的喜爱,希望能够合作。”讲起自己第一次“跨界”经历,汪海燕说,当时正值2017年春节,双方合作推出限定皮影风格包装,同期推出的动画短片一经发布就好评不断。
这次合作拉开了“汪氏皮影”跨界合作的序幕。自那以后,汪海燕相继与芬迪、巴宝莉、爱马仕等国际时尚品牌合作,让古老的皮影艺术以全新之姿展现在世人面前。
除了时尚品牌,汪海燕还将目光投向了年轻人喜爱的动漫和游戏领域,先后与动漫《狐妖小红娘》、游戏王者荣耀合作,让皮影在“二次元”虚拟世界中找到了新舞台,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并了解到皮影艺术。
不仅如此,冰峰、茶话弄等陕西本土品牌也纷纷向汪海燕抛出橄榄枝。在与茶话弄的联名合作中,汪海燕为其定制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的“哪吒”形象皮影,成为非遗技艺和新消费场景结合的又一次成功探索。
一个心愿,让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绽放绚丽光彩
“我们是从广州来西安旅游的,在网上看到汪老师的作品,就带着孩子来体验一下。”采访时,记者正好遇到慕名来上皮影体验课的赵女士一家。赵女士说,自己早就对汪海燕有所耳闻,希望两个女儿能够亲身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
在汪海燕看来,要让皮影艺术真正传承下去,不仅要靠技艺传承,更要培养大众尤其是年轻人对皮影艺术的兴趣。
近几年,汪海燕一直致力于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她经常在工作室开设体验课程,手把手教孩子们雕刻皮影,让他们亲身感受皮影制作的魅力。
“有些我当年教过的孩子现在已经成为皮影老师,在他们的传承下,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皮影。”汪海燕说。
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汪海燕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用手中的一把刻刀书写着对皮影艺术的热爱。她始终相信,在一代又一代皮影人的努力下,这门古老的艺术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