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的山阳教育——山阳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成就综述

2025-11-12 16:35:52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山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发展之基、保障之先,“十四五”期间,以优化教育生态为抓手,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优质均衡发展为支撑,倾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山阳教育,集中办成了一批大事实事,解决了一批急事难事,收获了累累硕果,开创了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支撑山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回应群众关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路径。山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民生之首、发展之基、保障之先,“十四五”期间,以优化教育生态为抓手,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优质均衡发展为支撑,倾力打造充满活力的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山阳教育,集中办成了一批大事实事,解决了一批急事难事,收获了累累硕果,开创了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破立并举:重塑教育生态新格局

  聚焦立规矩、树正气、治顽疾,先后研究出台山阳县《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尊师重教十条举措》等文件,制定印发校(园)长、教师队伍、机关干部管理制度和教育质量考评奖惩办法,为教育明确目标、理清思路,为管理划定底线、明晰边界,为教师松绑减负、撑腰鼓劲。

  大力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教育生态,实行教师进城公开竞岗、跨镇积分流动,凡教师进城逢进必考、公平竞岗,县级领导带头不插手、不端人、不说情,第三方机构出题、阅卷,县纪委监委、编办、人社、财政、教育等部门公正操作,凭成绩和能力公开为城区学校选聘教师178人,按量化积分镇际流动96人。实行校(园)长竞聘上岗、轮岗交流和末位淘汰制,公开竞聘校(园)长1人,轮岗交流77人,3名校长因履职不力被免职。

  2023年起,连续三年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刚性落实“三个去行政化”(涉校活动去行政化、学校管理去行政化、教学工作去行政化)、“四个倾斜”(年度考核向班主任和一线代课教师倾斜、评优奖励向班主任和一线代课教师倾斜、职称晋升向班主任和一线代课教师倾斜、选拔使用向班主任和一线代课教师倾斜),2023年职称晋升208人、一线教师占比96.63%,2024年职称晋升179人、一线教师占比99.64%,2025年申报职称晋升150人、一线教师占比93.34%,极大激发了广大教师抓教学、提质量的工作热情。

  五年来,社会上尊师重教、关心教育的氛围更浓了,校园里潜心教书、专心教学的教师更多了。第二小学五(一)班班主任汪庆华在家长会上说道:“以前,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常常被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务打扰,现在好了,学校工作重心回归到教育教学,我们也能更专注于学生的成长,这就是教育生态变好的最好证明!”

  质量跃升:立起育人成效新标杆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大力开展“教育质量提升攻坚行动”,确立起“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设施现代、质量一流、均衡发展”的总目标,实施规范办学提升、管理效能提升、师德师能提升等“八大提升行动”,全面推行“五抓提质量”“四长推门听课”机制,压紧压实全学段、全员、全过程质量责任。为县教研室增加编制,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助推器”作用。县财政每年预算300万元奖励资金、100万元培训经费,对教学质量优异教师进行表彰奖励,让模范和先进在精神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

  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法治教育,筑牢青少年思想基础。深化拓展素质教育实践,组织“唱响新童谣”“书香润丰阳”“弘扬延安精神书画展”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山阳县学校文化艺术节,山阳县第一小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统筹利用好“三个课堂”资源,丰富学生科技体验、艺术熏陶和阅读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山阳中学高二学生张澜在陕西省第3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后说:“课外实践活动让我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

  2024年高考,全市文理状元、圆梦清北的两名考生均出自山阳。2025年更是交出了综评全市第一的硬核成绩单。职教单招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也位居全市前列,2025届本科录取学生吴思的父亲吴建富激动地说:“以前总是担心孩子在职中学不到东西,如今孩子们不但考上了本科,还能学到一技之长,我们这些家长真是又惊喜又感激!”

  强师筑基:激活队伍建设新动能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振兴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人才招引、事业单位、特岗教师招聘等方式累计补充395名教师,师资力量不断得到充实。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师德师风贯穿教育教学全环节,每年组织开展师德师风评选表彰和先进事迹报告会,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聚焦专业素养提升,常态化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能手大赛、幼儿园保育专业技能大赛、专兼职教研员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依托“苏陕协作”“西商同行”“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强化骨干教师培养。“三级三类”骨干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增教学能手省级25人、市级47人、县级197人,西照川镇陈洁老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县职教中心马飞老师荣膺“三秦工匠”荣誉称号,84名教师在省市课堂大赛等活动中获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更加稳固。

  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按六档标准落实了全县18个镇(街道)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最高1000元/月、最低200元/月),按基础三档(350元/月、550元/月、800元/月)外加教龄核算(满1年30元)落实教师乡镇工作补贴,持续改善生活居住条件,评职晋级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实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延坪镇乡村教师马道琴在职称晋升后感慨:“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以来,我们这些乡村教师待遇更高了,干劲更足了!”

  五年来,发放省级骨干工作补贴30余万元,为2574名教师奖励736.98万元,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现象少了,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观念淡了,广大教师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的真谛,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优质均衡:夯实教育公平新支撑

  教育公平是教育惠民的根本保障。山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理念,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按照“城区提质扩容、增加资源供给,基层填平补齐、缩小办学差距”的原则,投入6.72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3所,建设校舍14.41万平方米,县职教中心新校区、第一初级中学、第三幼儿园等一大批标准化学校建成投用;投入5300万元,为各学校更新图书、补充部室设施;投入2100万元,回购西照川、杨地、银花三镇民办幼儿园转为公办幼儿园。目前,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通过省级评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通过市级复核验收,县职业教育中心顺利通过省级“双达标”验收,成功创建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并入选国家“双优计划”建设单位。

  以资源优化破解城乡鸿沟,在师资配备、骨干培养、资金投入等关键教育资源配置环节,持续优先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通过城乡教师交流、支教等方式,让优质师资流动起来,选派350名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组织800余名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跟岗学习。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1.17亿元,新建信息化部室67个,添置设备7289台(件),宽带网络覆盖率由82%提升到100%,基层学校入口带宽达到百兆、县直学校达到千兆。完成教师教育信息化2.0全员培训,77所学校创建为省市数字校园,师生160余人次在国省市信息技术大赛获奖。

  健全“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整体推进”均衡发展机制,13个学区联盟教学联网、课程联建、教研联动、教师联训、评价联考,二小与五小、四小与六小实行融合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强化教育治理,优化教育服务,“四大考”顺利实施,各学段有序入学,留守学生得到更多关爱,教育惠民政策精准实施,适龄儿童少年无失学辍学,全省学生资助现场会、全市融合办学现场会在山阳召开。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教育公平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一位山区家长高兴地说:“孩子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和城里一样的优质教育!”

  五载耕耘,山阳教育以破竹之势在教育管理上从“粗放低效”升级为“精细科学”,在教育质量上从“追赶进位”跃升至“全市前列”,在育人成效上从“智育为大”蜕变为“全面发展”。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不仅镌刻着山阳教育人五年来夙兴夜寐、攻坚克难的奋斗足迹,更彰显了山阳县委、县政府以教育优先发展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

  展望未来,山阳教育人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在深化改革中激发活力,在创新突破中提升质量,加快构建优质教育服务体系,奋力书写现代化教育强县建设壮丽篇章!(通讯员 聂宁水)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山阳县 教育事业 十四五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