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宝鸡吉利的新能源汽车装配调试和低碳生产线运维岗位,我立马就凑过来了!我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去年还去企业生产线实习过半个月,跟着师傅做过部件装配和低碳运维的辅助工作。现在看到岗位要求,好多都是课堂和实习里接触过的内容,一点都不觉得陌生。能有机会把学到的绿色技能用在对口岗位上,感觉就业特别有底气!”近日,宝鸡技师学院校园招聘现场,毕业生常天宇向宝鸡吉利招聘专员介绍时,话语里满是期待。
近年来,校企双方依托多年深耕的绿色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基础,实现“招聘-适配-入职”无缝衔接,既为企业绿色生产注入新鲜血液,也为宝鸡技师学院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典型样本,生动诠释了产教融合服务“双碳”战略与区域产业转型的实践价值。

招聘靶向对接,绿色技能成就业“硬通货”
招聘现场,宝鸡吉利带来的新能源汽车装配调试、低碳生产线运维等岗位,与宝鸡技师学院培育的绿色技能人才高度契合,吸引众多毕业生咨询。“我们的岗位需求聚焦绿色生产全链条,而宝鸡技师学院的毕业生不仅懂技术,更熟悉企业的绿色生产标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即插即用’型人才。”宝鸡吉利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招聘中,学院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的毕业生尤其受青睐,部分学生因在校期间参与过企业生产线实习,直接获得优先录用资格。自2016年双方联合开设“吉利冠名班”以来,已累计为宝鸡吉利及周边绿色产业输送800余名技能人才,联合推行的绿色技能导向新型学徒制培训,覆盖1000余人次,其中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方向占比达80%。此次2026届毕业生入职,正是这一长效合作机制的又一次成果落地。

育人生态筑基,从课堂到车间的“绿色赋能链”
毕业生能快速适配企业岗位,背后是宝鸡技师学院构建的“绿色技能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体系。为精准对接吉利汽车等企业的绿色生产需求,学院早在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上先行布局,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新增《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等11门绿色课程,以企业真实案例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绿色技术,对机电一体化、焊接加工等传统专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引入VR虚拟焊接技术,融入节能减排、环保材料应用等课程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绿色素养。学院投资3900万元打造的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更是为技能培养提供“实景课堂”。校内复刻的吉利汽车全流程绿色生产车间,从总装线模块化装配到检测区智能化诊断,与企业实际生产场景无缝衔接。“在校时我们就积极参与岗位实习,跟着企业技术骨干学习新能源汽车调试,现在上岗完全不陌生。”入职新能源汽车检测岗位的毕业生王佳成说,实习期间参与的部件装配、低碳生产线运维等实践,让他提前积累了等同于企业岗位的工作经验。师资队伍的“双向赋能”同样关键。学院定期安排教师赴吉利汽车生产基地带岗实习,掌握绿色技术前沿动态,吉利汽车则选派技术骨干到校授课,将企业最新绿色生产案例带入课堂。这种“企业师傅进校园、学院教师进车间”的模式,让教学内容始终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就业成效凸显,产教融合输送“绿色技能人才”
随着2026届毕业生顺利入职,宝鸡技师学院在绿色技能人才培养与就业衔接上的成效进一步显现。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在新能源汽车、绿色制造领域就业率持续攀升,不仅深受宝鸡吉利等合作企业认可,更有效缓解了当地绿色产业“人才短缺”问题。除毕业生就业外,学院还面向企业员工、社会人员开展绿色技能提升培训与鉴定,助力传统产业工人向绿色岗位转型,累计推动千余人实现技能升级。凭借在产教融合培育绿色人才上的有力合作,学院于2024年荣获吉利汽车集团全球校企合作“最佳协同育人伙伴”奖,今年9月份,我院被吉利汽车有限公司授予“2025年应用型人才培育标杆院校”殊荣。此次毕业生顺利入职,既是对这一合作模式的再验证,也为技工院校服务“双碳”战略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如今,宝鸡已拥有27家省级绿色工厂,区域绿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宝鸡技师学院院长贾小勇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宝鸡吉利等企业深度合作,围绕绿色制造等新兴领域拓展培训方向,让更多掌握绿色技能的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持续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刘昭)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