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诠释青年使命与担当——记90后驻村第一书记刘海涛

2019-05-15 10:11:28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村里来了个小刘,有困难不用愁。”在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黄柏岔村村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海涛

  □ 记者 李荣 文/图

  “村里来了个小刘,有困难不用愁。”在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黄柏岔村村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

  村民口中的“小刘”,就是商州区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干部刘海涛。2016年2月,刘海涛作为商州区第二批选派到农村任职干部,担任黄柏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由于他年龄小、做事认真,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小刘”书记。

  走村入户察民情

  黄柏岔村距离商州城区43公里,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基础条件落后,属“十三五”国定贫困村,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

  作为一名90后,初来乍到,面对陌生环境,加之从未在农村工作过,要想立足做事,一时间真是“老虎吃天,无处下爪”。而这时村民们也正犯着嘀咕:“这么年轻的娃,能行吗?”

  为了尽快适应岗位,帮助村民早日脱贫,刘海涛理清思路,从摸清村情户情入手,每天开始走村入户,与村民聊家常、摸实情,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民们的事。

  3年来,刘海涛走遍了村子每一个角落,走访完全村26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看望党员60余人,帮助困难群众50余户。

  “村上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风民俗等情况,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谁家有困难,谁家有孤寡老人、残疾人,这些事一点一滴都装在他心里。”黄柏岔村党支部书记寇志斌说,现在村子只要谁家有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想起他。

  外出取经促转型

  农村富不富,产业是关键。如何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刘海涛一直思考的问题。

  经过调研、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经验,刘海涛确定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即通过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主动叩门招商引进产业,鼓励支部党员带头发展产业,以合作社为依托解决产业生产、销售难题,引导贫困户通过认领食用菌、光伏发电、产业基地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

  3年来,黄柏岔村先后引进冷水鱼养殖、土猪育肥、食用菌种植等产业,实现经济增收54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5个村232户贫困群众脱贫,累计实现劳务输出2000余人次,户均增收1.2万元。

  “为帮助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又确定以食用菌认领为主导产业,光伏认领、中药材种植、劳务输出等多项产业共同发展的脱贫之路。”刘海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村上成立了中药材、水产养殖、土猪养殖、食用菌种植等4个专业合作社,引进商洛市千牛公司投资900余万元,发展13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全村265户贫困户入股130万袋香菇,累计分红344万元;162户贫困户入股光伏产业,每户认购3千瓦,累计分红170余万元;60余户贫困户种植猪苓、连翘等中药材200余亩,每户年增收1万元。

  引进项目助脱贫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帮助群众修好“致富路”,刘海涛积极向商州区政府争取项目和资金,先后为黄柏岔村新修通组路4.5公里,沿路120户群众受益;修建了两座便民桥,受益群众32户;为村上安装40盏太阳能路灯,极大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新建村标准化卫生室一所,解决了群众就近看病难题;修缮了3个村民小组水网,使群众用水不再难;建起农村互助幸福院一座,让村上五保户、孤寡老人的生活得到了妥善安置。

  “村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多亏了小刘书记!他不仅改善了村上的基础设施条件,还带着我们脱贫致富。”贫困户周玉琴感激地说,自己现在在村上的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打工,每月有2400元的收入,加上丈夫外出务工收入,今年年底家里准能脱贫。

  3年的驻村帮扶,磨砺了刘海涛的意志,帮助他成长。在他心里,早已把黄柏岔村当成第二故乡。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3年来,刘海涛连续4年年终考核均为优秀等次,先后被评为商州区“优秀第一书记”、商洛市“优秀第一书记”、共青团商洛市委“全市脱贫攻坚青春榜样”。2019年4月28日,刘海涛被授予第18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成为商洛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刘海涛 脱贫 产业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