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视域下陕西文化产业带发展路径研究

2023-11-10 08:58:4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居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位,见证了丝绸之路开通、发展、鼎盛、衰落和重新兴盛的全部历史。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陕西紧抓“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优势,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陕西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

  □ 杨志梅 王艳荣 李佳璐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居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位,见证了丝绸之路开通、发展、鼎盛、衰落和重新兴盛的全部历史。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陕西紧抓“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优势,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陕西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

  一、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有利因素

  丝绸之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文化对话之路”,古长安更是丝绸之路上各国文化交流和了解中国的窗口。“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十年间国际合作蓬勃发展,成功从“大写意”进入到“工笔画”阶段,在陕西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既应时又应景。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省委、省政府成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省级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全面统筹协调。出台《陕西省“十四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规划》等政策支持引导,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向深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等重大工程纳入国家层面,并予以明确支持。此外,还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建立友好省州关系,举办中国—中亚民间友好论坛等活动。陕西长期积累的发展势能必在新时代加速释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延伸和文化自觉,也必将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大有可为。

  建成海陆空联动,东西方互济的海陆空“立体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发展需以完善的交通线路为支撑。2000多年前,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通过骆驼和商帮走向世界,路途远、时间长、效率低;2000年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陕西利用西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由点到线,织线成网,以铁路、航空、公路等基础交通为依托,开放空中丝路、货运航线+客运航线、钢铁驼队等多种途径,以多维“立体丝绸之路”推动陕西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在古丝绸之路上焕发新活力。

  文物资源种类丰富等级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根据省文物局公布的《陕西省文物基础数据(2022版)》显示,全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9个点、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6处33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0处,仅丝绸之路陕西段旅游景点就多达7处,包括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兴教寺庙塔等。此外,陕西还拥有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的多项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相邻省份相比,陕西旅游景点数目多、等级质量高,优势明显。丰富的文旅资源为陕西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提供了广阔空间。

  科技教育中心全面拓展,智力资源充足。在大数据及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诸多新技术层出不穷,人们对文旅的需求日趋增长,大量的高水平人才成为炙手可热的稀缺资源。陕西是教育大省,普通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3位,科研机构上千家,科研人员超百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大量的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对话平台和项目平台持续落地,吸引了大量优秀学生前来陕西学习,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提供了充足的人员保障。

  二、发展丝绸之路陕西文化产业带面临的挑战

  十年夯基垒台,十年立柱架梁,陕西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过程中成果斐然,是西北地区最具竞争优势且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但近几年随着其他省份的强势崛起,陕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文化产业总体竞争力还不够强。2022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至852.1亿元,同比增长7.97%,占GDP的2.60%,逐渐跻身第二发展梯队,但与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相比,仍有较大距离。陕西文化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产业链衔接松散,难以实现规模效益,总体竞争力有待加强。

  开发不足,旅游形象趋同化严重。文化产业开发未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达成通畅链接,文旅产业的创意化特色化不显著,导致其动力缺失、发展质量波动。同时,各景区针对丝绸之路板块的展示与布局相似度较高,易产生视觉疲劳,降低吸引力。

  资源整合不足,丝绸之路沿线文化旅游资源总体呈现廊道型分布特点,因而其整体性价值远大于任何单一构成部分。陕西现有丝绸之路文旅开发规模有限且形式松散,各景区之间资源整合不足,宣传上各自为政,既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丝绸之路旅游线路,也未形成统一的旅游品牌,整体感较弱。

  人文交流品牌影响力不足。目前,一系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已经开始构筑,且效果突出。但随着丝绸之路各层次合作的不断深化,需要结合发展前景进行多层次构建,以满足多元化需要。

  三、对发展丝绸之路陕西文化产业带的建议

  坚持区域大协同创新概念,以陕西为核心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提高整体竞争力。首先,树立文化共同体理念,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沿线地区应该是合作大于竞争的关系。《西北五省(区)入境旅游合作路径研究——基于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一文指出,西北五省(区)整体入境旅游客源和客流稳定,更具竞争优势,西北五省(区)有效合作带来的均衡效益要远远超过单纯的相互竞争发展。因而,要紧抓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文化红利,持续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共建国家的交流合作,将政治、经济优势转化为文化遗产保护优势、资源共同开发等优势,打造互利共赢文化经济共同体。其次,以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为指导,选择西安都市圈内核心遗址包括汉长安城遗址、唐长安城遗址、兴教寺塔、西安清真寺等作为陕西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先锋和核心地区,鸠摩罗什舍利塔、茂陵及霍去病墓、张骞墓、法门寺地宫、大秦寺塔、昭陵、乾陵、彬县大佛寺石窟等为次核心遗址,构建以增长极辐射和带动次核心遗址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局面。最后,开展文化手拉手活动,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协同发展。鼓励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各层次工艺美术师以各种形式进入文化企业。重点扶持民族文化浓郁、丝路特征明显的“小、优、特”文化企业,如刺绣、回族服饰等,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向民族化、特色化、创新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全面整合文化旅游生产要素,提升“文化丝路”影响力。首先,抢占数字化赛道,推动“文化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一是与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合发展,发挥大数据优势,实现转型升级。二是设立奖金,支持科技赋能文旅产业,鼓励企业依据当前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通过VR全景视频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方式,创新数字文旅新场景、新消费。三是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大众输出丝绸之路精品文化,采用“旅游直播+文化讲解+特产带货”的方式,扩大陕西丝绸之路文化影响力,实现帕累托改进。其次,培育文化品牌,提升陕西“文化丝路”影响力。一是依托古丝绸之路节点城市、遗址资源和重要交通干线,在经典观光线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包括丝绸之路大遗址在内的文旅产业,开辟面向西部地区人群,具有小众特色的路线。二是充分发扬文艺演出、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优势,以丝绸之路为主线,重点打造如西安鼓乐、华阴老腔等非遗特色项目,展现文化丝路新亮点。三是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打造“西安+咸阳丝绸之路精品游”“丝绸之路古都之旅”等旅游线路,发挥好遗产景区的联动性。最后,挖掘特色历史资源,创新内容生产,讲好丝路故事。一是通过挖掘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地讲好古丝绸之路故事。二是结合丝绸之路辐射区的文化产业,通过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数字技术与丝路文化融合的方式打造有特色、有核心竞争力的丝路文化品牌和产品。

  推动丝绸之路文化带研究向纵深发展。首先,立足学术前沿拓展研究思路。举办高峰论坛、座谈会等活动,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探讨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相遇相知、交流汇通的过程中培育新的文化增长点。其次,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提高知名度。重点发展丝绸之路陕西遗址文化旅游品牌,把丝绸之路大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等大遗址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景区特色的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在国际、国家间搭建跨文化平台。增进同中亚、欧洲等各国政府旅游部门之间的沟通互信,促进丝绸之路产业带动中国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作者单位:杨志梅,西安培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艳荣,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佳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各界导报》2023-11-10 第5554期 第四版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陕西文化产业 丝绸之路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