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呵护每一位学生

2018-10-25 08:25:15  来源:各界导报-各界新闻网  


[摘要]“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做宏伟的事业去研究,在每一个平凡的细微处发现工作的价值,让平凡不平庸。”这是榆林市高新区第一中学教师刘焕梅对工作的认识,已在教育战线上工作10年的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抱负、热情,全部熔铸在工作岗位上。...

  ——记榆林高新区第一中学教师刘焕梅

  刘焕梅

  □记者许鹏

  “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做宏伟的事业去研究,在每一个平凡的细微处发现工作的价值,让平凡不平庸。”这是榆林市高新区第一中学教师刘焕梅对工作的认识,已在教育战线上工作10年的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抱负、热情,全部熔铸在工作岗位上。

  刘焕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多次获得市、区级“教坛新秀”“优秀指导老师”等荣誉。她有多篇论文获奖,其中有一篇被载入国家级刊物,她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

  丰厚教学素养

  “对一个语文教师而言,深厚的底蕴、先进的理念、高超的技法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素养。”在日常的生活中,刘焕梅努力丰富自己的阅读,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勤学苦练,坚持写作,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

  为了避免专业学习上的惰性,刘焕梅把工作中的每一个要求、每一个任务都变成自己学习的压力,把完成任务的过程转变成专题学习的阶段。另外,她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曾经多次自费到省内的多所名校听课学习,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上网查找名家的视频课例、讲座等等。

  刘焕梅说:“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追求有效教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她一直坚持做好三种教育方式:情趣、发现、培植。即用语文课堂的情趣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情趣,借助语文的视角帮助学生发现生活的情趣,并能改变生活的品位;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特色,并强化为学生学习的自信;培植学生终身学习和人格完善的思想种子。因此,刘焕梅经常在自己的班级里组织开展口才训练、写作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们相互介绍美文、交流习作、诵读经典,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探索教育管理

  作为语文老师,刘焕梅不仅注重教学素养的提升,还在教育管理上下功夫。多年的教学经验,让她摸索出班级管理的四字决,即“严、爱、细、活”。

  从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刘焕梅经常采取“做榜样、教方法、耐心带、及时评、时时查”的办法训练学生的行为,比如:谁在课间操的时候把教室的灯关掉了、谁上课姿势端正、谁的作业认真干净等等,刘焕梅点名表扬从不吝啬溢美之词。对于不好的,她更多的是指出现象,让学生知道对错与好坏。

  “细”即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工作,从细微的事情抓起,从身边抓起。“要培养孩子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刘焕梅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要把桌椅放整齐,读书的时候把书拿起来,身体坐直,书本都摆放在书桌的左上角等等。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这关乎到学生好习惯的培养。

  刘焕梅认为,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能仅仅表现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更要体现在创造性的劳动上。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个性,教育他们如果仅仅是喝斥、责骂,那是起不到良好教育效果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不仅如此,刘焕梅还不断拓展教育教学新方法,自制了“学生评议表”,班里进行了“谁与争锋学习评比”等活动,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孩子们特别需要老师的关爱,从学习上的帮助到生活上的引导,教师不经意间的言行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刘焕梅说,“我要把心中所有的温情化成无数份爱心,呵护、滋养每一位学生,把真诚全部奉献给伟大的教育事业。”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榆林高新区 教师刘焕梅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