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俗世生活中洞见自己— —读季羡林《人间岁月长》

2022-02-28 08:41:0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在俗世生活中洞见自己— —读季羡林《人间岁月长》...

  □ 孙立红

  有人说,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活得坦荡、真实、清醒。但是面对世俗的诱惑,我们往往更容易陷入彷徨焦虑的状态。而季羡林先生的这本《人间岁月长》,恰似致予彷徨者的礼物,能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俗世中洞见自己、洞悉心灵,时刻保持清醒。

  季羡林,山东聊城人,国际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等。除学者身份外,季羡林先生前后八十余年散文创作历程,不仅积累了数以百万计的文字,也为世人留下了近百年的人生感悟。其中,《我的童年》《赋得永久的悔》《夹竹桃》等名篇佳作还被选入教科书和中高考试卷,在中外读者中享有极高盛名。

  《人间岁月长》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忆初心、怀师友、花解语、长歌行、幽梦记和有所思。季羡林先生用他近百年的人生感悟,为我们拨开彷徨的迷雾,与我们谈成功与压力,话怀旧与喜悦。季羡林先生的笔调深邃与优雅相间,严肃与幽默同步,小情愫与大情怀兼具,字里行间透射出诙谐智慧的启迪。

  其中,在篇首忆初心那一辑《月是故乡明》里,季羡林先生说: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里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然而,每值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月是故乡明,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还有,在怀师友那一辑《悼念沈从文先生》中,季羡林先生对生死更有一种洞明通达的感悟。他说:有生必有死,是大自然的规律。我知道,这个规律是违抗不得的,我也从来没有想去违抗。这一点,我很清楚。但是,生离死别,我又不能无动于衷。古人云:太上忘情。我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凡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忘情的地步。我自谓身体尚颇硬朗,并不服老。然而,曾几何时,宛如黄粱一梦,自己已接近耄耋之年。许多可敬可爱的师友相继离我而去。此情此景,焉能忘情?

  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告诉我们: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学会正视它,坦然地面对它,才能找到生命的支点,即使遇见再使人彷徨的环境,我们都能通达从容地去面对。

  在书中,这种朴实的感悟与灵秀唯美的金句比比皆是。有人说,这本《人间岁月长》就是季羡林先生送给彷徨者的礼物,能让我们在俗世中活得更加坦荡、真实,洞见自己;在生命的幽暗处也能触摸到属于自己的光。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人间岁月长 季羡林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