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铺街11号: 川陕苏区红色交通线的起点

2021-04-19 08:38:09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走进汉中市汉台区的伞铺街,这里熙熙攘攘,商铺鳞次栉比,是汉中市区有名的繁华商业街。然而在80多年前,这里却隐藏着一条重要的红色交通线,川陕苏区所需的粮食、药品、通讯器材等大量物资,都是通过这里辗转运抵,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 陈文军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如今走进汉中市汉台区的伞铺街,这里熙熙攘攘,商铺鳞次栉比,是汉中市区有名的繁华商业街。然而在80多年前,这里却隐藏着一条重要的红色交通线,川陕苏区所需的粮食、药品、通讯器材等大量物资,都是通过这里辗转运抵,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汉中市档案馆收藏的杨虎城写给当年汉中红色交通线创始人武志平的信,以及武志平亲笔撰写的回忆文章《回忆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工作时期的简要情况》(1983年5月15日《陕西党史资料通讯》第15期)等史料,可以确定伞铺街11号就是当年武志平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居住地(1933年冬至1935年初)。在此期间,大量物资在此集结,然后再化整为零,分散运到大巴山深处的川陕苏区。可以说,它是川陕苏区红色交通线的起点,为根据地源源不断提供了给养,是哺育苏区发展壮大的大动脉……

  20世纪初,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27年,陕南第一个党小组和陕南特委相继在汉中成立,革命星星之火在汉中大地点燃。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西征途经汉中到达川北,开始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汉中境内的镇巴、西乡、南郑、勉县、宁强等,都属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频繁的战斗消耗,后勤保障遇到极大困难。1933年6月,武志平作为杨虎城特使(中共地下党员),代表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与红四方面军达成以“互不侵犯”为重要内容的汉中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中共陕南特委和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中共组织,充分利用有利形势,以伞铺街11号为起点,相继建立起通往川北苏区的红色交通线。一条是经南郑牟家坝、青石关、回军坝、天池寺、羊圈关、西河口、碑坝,进入川北苏区;一条是经南郑牟家坝、城固二里、大盘、天明寺,再经南郑法慈院,进入川北苏区。1934年,国民党开始“六路围攻”,南郑通往川陕苏区的交通线受到很大压力。武志平在中共陕南特委和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中共组织的帮助下,又开辟出红色交通线东线,以汉中伞铺街11号为起点,经城固县城、西乡县沙河坝、堰口、罗镇、杨家河、九打杵、镇巴县拴马岭、县城、毛垭、高脚洞、渔渡坝(后改为镇巴县城、九阵坝、长岭、降头山、黎坝)进入川北苏区。

  红色交通线的建立,在沟通党中央、陕西省委和各地与川陕革命根据地之间的联系,打破国民党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封锁,解决物资奇缺,争取战争胜利,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红色交通线,红四方面军急需的大批重要军用物资和军事情报得以成功运送到苏区,一大批领导干部和革命骨干被护送到川北苏区开展革命斗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保障粮食、药品、食盐、通讯器材等重要军需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苏区,也为了隐蔽起见,三条红色交通线都隐秘在崇山峻岭、苍茫大巴山里,道路崎岖蜿蜒,甚至根本没有道路,哪里隐蔽就走哪里。而往往越是隐蔽的道路越艰险,在伞铺街借助商业街的掩护,采购物资分散到11号集中,再化整为零分散出去,到了交通站再化零为整,然后通过人背肩扛,再把革命需要的电池、汽油、粮食、药品等物资辗转运往大巴山深处的川陕苏区。

  为了确保红色交通线畅通,许多从事地下交通工作的交通员,不仅付出了辛劳和智慧,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中很多人的姓名,我们至今无从知晓,但他们所创立的功勋就如巍巍大巴山一样,永远矗立在历史长河中。伞铺街11号作为历史的见证,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作者系汉中市汉台区政协文史委主任)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伞铺街 红色交通线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