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有感

2021-04-19 08:34:17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  今年元旦前夕,我与朋友到贵州旅游期间,专程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纪念馆,对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有了新的认识。正是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核心领导地位,才使中央机关和中国工农红军转危为安,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军队,挽救了中国革命,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 姚增战

  今年元旦前夕,我与朋友到贵州旅游期间,专程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纪念馆,对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有了新的认识。正是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核心领导地位,才使中央机关和中国工农红军转危为安,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军队,挽救了中国革命,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30年到193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中国工农红军迅速发展到十多万人,并在不少省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犹如星星之火呈现出燎原之势。这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恐慌,先后集中数十万军队对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进行了五次大围剿,企图将中央机关和红军消灭在摇篮之中。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密封锁和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与之展开了坚决的反围剿斗争。

  在前四次反围剿中,由于党内正确主张得到了贯彻落实,尽管出现过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张国焘错误指挥所造成的局部失误,但从总体上还是取得了胜利。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主持党和军队工作的领导人执行错误的军事路线,导致这次反围剿失败,红军由出发前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几乎濒临绝境。在严重危机关头,党中央机关和红军被迫战略大转移,开始了漫漫的长征之路。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虽然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沉痛教训,但实际上是纠正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影响,纠正博古、李德在军事路线上的严重错误,研究和解决党和军队的前途命运问题,以及党和军队的领导权问题。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的重要会议。在此之前一段时间里,主持党和军队工作的领导人,由于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执行了错误的军事路线,给我们党和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沉痛的教训中,党内越来越多的同志认识到,党和军队的工作,必须由熟悉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人来领导,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的核心领导地位,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战略战术在后来军事斗争中的运用,很难设想通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能够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由此可见,遵义会议是关乎我们党和工农红军生死攸关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党和军队的历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从反围剿斗争的实践证明,运用马列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既不能照抄照转,片面地教条地理解革命导师的某些观点和结论,更不能只唯书不唯实,搞本本主义。从中国革命的实践可以看出,右倾机会主义会葬送革命成果,左倾冒险主义同样会对革命造成重大损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推行教条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

  第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及其军事思想,是指引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在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党内在正确与错误、真理与谬误的认识和判断上,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党中央领导成员从总结前四次反围剿的实践中,尤其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沉痛教训中认识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主张,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并得到与会许多同志的认可和接受,使党和军队的领导重新回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上来,使中国革命从此出现了全新的局面,是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所作的历史贡献。

  第三,团结和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固然有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太大、我们作战指挥上的失误和对敌情报工作滞后等方面的诸多原因,但在敌人严密封锁的情况下,我们发动群众不够充分、缺乏民众有力支持也是重要的原因。遵义会议之后,我们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有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在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尽管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遇到过粮食弹药等后勤补给严重短缺的困难,党中央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坚持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生命安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情、理解和支持。

  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很难设想中国工农红军在那样漫长的岁月中,能够完成对敌作战的艰巨任务,最后确保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部队到达陕北,继续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取得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遵义会议 纪念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