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由陕西省文化产业协会主办,盘古智库长安研究院、陕西太乙数字研究院、陕西省文化产业人才培训中心、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策展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深化研究·引领创新”2024年度课题结题评审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汇聚智慧、交流成果的文化产业学术盛会,更是在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文化强省建设全面提速的背景下,凝聚智库力量、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实践。来自全省高校、科研机构、文化企业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年度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发布与评审总结,为陕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今年以来,陕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发展韧性持续显现,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在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下,文化产业正从“软实力”加速转化为“硬支撑”,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陕西省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鲁吉安在主持时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变革与产业变革交织的复杂形势,协会始终坚持“研究先行、创新驱动”的理念,把年度课题作为打通“政产学研用”关键堵点的战略支点。他指出,文化强省建设不仅需要政策引领和项目支撑,更需要思想引领与理论奠基。此次结题的三项课题——《文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陕西文化产业标准化研究》《陕西数字艺术发展研究报告》,聚焦制度性供给不足、企业责任边界模糊、数字融合路径不清等深层问题,力求通过系统性研究,构建可量化、可推广、可复制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范式,真正让文化资源的深厚“家底”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为陕西在“十五五”时期实现文化创新突破提供前瞻性思考和基础性支撑。
西安交通大学杨琳教授(左一)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建康研究员(左二)
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李四军教授(中)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编审(右一)
西安培华学院副校长罗新远教授(右二)
评审委员会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建康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李四军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编审、西安培华学院副校长罗新远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杨琳教授组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协会首席专家詹绍文教授团队的刘妍珺讲师代表第一课题组,系统汇报了《文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成果。该研究立足陕西实际,构建了涵盖文化传承、员工发展、社会公益、环境责任等维度的文化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治理与政策激励机制,推动企业从“被动履行”向“主动共创”转变,助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西安邮电大学陈浩铭副教授代表第二课题组作《陕西文化产业标准化研究》汇报。研究系统梳理了当前标准建设的短板,提出“分类推进、重点突破、平台支撑”的建设路径,为提升产业规范化、品牌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
陕西科技大学詹秦川教授领衔的第三课题组发布《陕西数字艺术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数字艺术在陕西的发展态势,提出打造“数字艺术+文旅”“数字艺术+制造”融合生态的构想,呼吁建立区域性数字艺术交易平台与人才培育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文化动能。
在专家点评环节,评审专家一致认为,三项课题紧扣时代脉搏,选题精准、调研深入、对策务实,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专家们就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未来拓展方向等提出建设性意见,现场交流深入热烈,思想火花不断迸发。经过闭门合议,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三项课题全部通过结题评审。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建康代表专家组宣布评审结果,全场响起热烈掌声。随后,刘东风社长、罗新远副校长、杨琳教授分别为三个课题组颁发结题证书,以表彰其在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李四军教授
西安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李四军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数智技术正深刻重塑文化产业,三项成果回应了标准缺失、责任模糊等现实挑战,展现了陕西学界服务发展的担当。他强调,要加快构建文化产业理论体系,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以创新引领产业跃升。
评审会后,与会嘉宾移步顶层露台,参加以“共话文化强省建设”为主题的“大咖沙龙”交流活动。陕西省文化产业协会副秘书长詹绍文主持沙龙。他指出,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为陕西文化发展擘画了蓝图。如何将深厚的文化资源“富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如何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产业理念深度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时代命题。沙龙现场气氛轻松而热烈。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的形势研判”“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激励机制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陕西经济基本盘稳固、文化资源富集,拥有建设文化强省的坚实底气。应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与文化产业体系健全,深化“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融合,推动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再上新台阶。
本次评审会与沙龙活动圆满落幕,不仅展示了陕西文化产业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凝聚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与信心。当前,陕西正处于“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陕西蓝皮书(2025)》指出,全省经济基本盘稳固、韧性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为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在这一背景下,陕西省文化产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学界与产业界的桥梁纽带,作用日益凸显,已成长为集“研究—转化—赋能”于一体的新型智库平台。通过设立年度课题,推动理论研究下沉产业一线,将文化“富矿”转化为发展“动能”。未来,协会将持续深化调查研究,聚焦“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融合领域,破解标准缺失、责任模糊、创新不足等痛点,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汇聚政产学研用智慧,推动研究成果从“纸面”走向“地面”、从“会场”走向“市场”,切实担当起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的时代使命。
参加本次活动的高校、研究机构: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盘古智库长安研究院
陕西省人居环境科学学会
长安大学
西安美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文理学院
参加本次活动的企业代表:
陕西百吉黄金文化有限公司
陕西广电眼界视觉文创科技有限公司
金东数创西安分公司
陕西文化产业协会产业园(基地)分会
西安笔耕田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
香港知识产权交易所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