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余:常怀感恩心 回报家乡情

2021-08-16 09:16:59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我出生在糜茬焉村,无论生活在哪里,都不会忘记我的根脉。”...

  □ 实习记者 刘凡銆

  “我出生在糜茬焉村,无论生活在哪里,都不会忘记我的根脉。”7月23日,今年65岁的原陕西省西安警备区副司令员王余驱车七个小时,回到家乡榆林市府谷县哈镇糜茬焉村,出席糜茬焉村养老院剪彩活动,为老人们发放生活补助金。该养老院由他出资捐助。这些年,他还联系乡镇民营企业家,为家乡希望小学等多个新农村建设项目捐资出力。

  多年来,王余一直致力于家乡新农村建设,帮助家乡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作为从糜茬焉村走出来的乡党,他一直铭记父老乡亲的恩情,积极为家乡引进水电、修建道路、建设养老院奔走。

  “在我的印象中,过去的糜茬焉村一眼望去都是山沟,取水和挖煤炭都要挑着木桶走进山沟深处,来回路上崎岖不平。”王余说,自己就是想为父老乡亲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上世纪90年代,王余回乡时发现,村里的学校过于破旧,为了改善孩子们的读书环境,他捐资修建了希望小学。去年回家乡时,村里的学生都去镇里上学了,他了解到村子留守老人较多,无人照料,便提议将希望小学翻新为养老院,改善老人居住环境,让他们在同龄人的相互陪伴中排解孤独,安享晚年。

  小时候,每逢农忙时节,王余都与乡亲们一起割麦子、种庄稼,兼职生产队会计的他还为大家记工分,就这样与乡亲们越来越亲密。“村里的老人们都是养育我长大的恩人,我想回报他们对我的付出。”王余说。

  昔日的糜茬焉村很贫穷,面条和猪肉都是稀罕物。由于王余学习成绩好,村里的大人都将他视作“村里的希望”,即便邻里之间相距两三公里,邻居们也总是给他送去面条、鸡蛋、猪肉等食物补充营养。

  1972年,王余到甘肃省张掖市平原堡84869部队当兵,离乡当天,乡亲们依依不舍,在街边放鞭炮、敲锣鼓为他践行,直到看他坐上火车才肯离去。当兵四年间,乡亲们和他书信往来,在他遇到困难时不断鼓励他,那一封封信件成了王余在他乡奋发作为的精神寄托。

  曾经帮助他的乡亲们如今都已年迈。王余说,今后自己还将通过实际行动为老人们带来更多暖心帮扶。

  如今,家住西安的王余依然坚持每年回村探望父老乡亲。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王余 感恩心 家乡情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