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兴:用泥巴“讲述”抗疫故事

2020-02-24 08:20:4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我希望用这组泥塑群雕作品记录抗疫故事,向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敬意。”近日,西安市蓝田县民间艺人姜国兴耗时半个月创作了一组泥塑群雕,十多个人物造型中,既有医务人员、武警战士,也有参与防疫应急医院建设的建筑工人。...

  姜国兴在创作泥塑作品(受访者供图)

  □魏丹丹

  “我希望用这组泥塑群雕作品记录抗疫故事,向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敬意。”近日,西安市蓝田县民间艺人姜国兴耗时半个月创作了一组泥塑群雕,十多个人物造型中,既有医务人员、武警战士,也有参与防疫应急医院建设的建筑工人。

  参与防控萌生创作意念

  “这次疫情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姜国兴是蓝田县普化镇元君庙村人,大年三十他就积极报名,参加村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从大年初一开始,姜国兴与村委会干部、村民一起,组成防疫队,负责对进出村子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检查。

  20多天来,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姜国兴始终坚守岗位,没有休过一天假,这也让他体会到了抗疫一线工作的艰辛。

  除了值班,姜国兴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变化。2月2日,他萌生了用泥塑记录抗疫故事的想法。

  姜国兴首先想到的就是84岁的钟南山院士和73岁的李兰娟院士。“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两位院士不顾自身安危,奔赴防疫第一线,他们很了不起!”准备工作就绪后,姜国兴开始创作泥塑群雕。

  白天值班晚上熬夜创作

  “泥塑的精髓是神形兼备,重在情感和形象的表达。”姜国兴先在网上搜集了大量关于钟南山、李兰娟两位院士的资料,通过照片分析、反复观看视频,拿捏两位“英雄”的神韵和风采。经过两天构思,姜国兴完成了钟南山、李兰娟两位院士的泥塑雕像。

  “每一位奋战在防疫一线、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的工作人员,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在之后的十几天里,姜国兴又先后完成了医务人员抢救患者、防疫人员一线执勤、建筑工人建造应急医院等不同场景的泥塑作品,作品惟妙惟肖,极具感染力。

  姜国兴说,由于白天要值班,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创作,有时要熬夜到凌晨一两点。

  前线战疫精神激励自己

  姜国兴是在蓝田县乡村玩着泥巴长大的,自幼酷爱泥塑和绘画。1994年高中毕业后,他跟随西安美术学院徐人伯教授学习雕塑。3年后,他回到老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专门从事泥塑雕刻。

  “泥塑创作前期要经过选土、晾晒、去杂、筛土、过滤等工序。”姜国兴介绍,创作泥塑用的泥主要有关中黏土、红泥和油泥,这几种材料的色彩、光滑程度、柔韧性都不相同。在创作中,材料也需要根据作品风格和情境来选择。“通常黏土用来表现粗犷风格,而红泥可以展现宏大的场面,刻画细腻人物则要用油泥。”

  20多年来,姜国兴让《红楼梦》《西游记》《史记》《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等著作和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场景在他手中“还原”。他还完成了开国大典、香港回归、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等事件的场景性浮雕。

  姜国兴说,疫情发生以来,全社会的医疗力量迅速整合,无数医护人员放弃休假,在最危险的地方坚守。自己虽然是疫情防控的参与者,但相比一线医护人员,能做的非常有限。这些天来大家同舟共济抗击疫情,全国各地的爱心汇聚成暖流。一想到这些,姜国兴就感觉劲头十足。“半个多月的创作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用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

  《各界导报》2020年02月24日 第4552期第4版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姜国兴 泥巴 抗疫故事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