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亮的宝藏⑫ | 泥坨坨是封缄“密钥”?看古人如何把泥巴玩出新高度→

2024-03-30 15:58:02  来源:群众新闻  


[摘要]灿若星辰的陕西文物满载历史记忆、文化积淀与民族精神...

灿若星辰的陕西文物

满载历史记忆、文化积淀与民族精神

打开“陕”亮的宝藏

看文物里的中华文化——

 

木心说,从前车马慢,邮件也慢

他还说,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

可你是否见过

慢慢的邮件,也能有精美的“锁”

它就是一个个带文字印迹的“泥坨坨”

封缄“密钥”——秦封泥

封泥类似于“火漆”

不过封泥的产生更为久远

据考证,魏晋之前

公私文书的载体

以竹木制成的简牍为主

不仅有关政治、军事的内容需要密封验证

个人信函也带有一定私密性质

因此,在传递过程中

为防止私拆,都需要封缄

封泥就此成为秦汉时期

最重要的保密手段

如果看到封泥有被动过的痕迹

便可知该文件或已被人拆阅

12.png  

用封泥封缄简牍文书

除了封缄文件外

春秋战国至汉代的数百年间

封泥也曾被广泛用于坛罐、竹筒

来封存食物、钱币等

 

坛罐包裹与封泥使用情况示意图

20世纪九十年代末

出土于西安北郊相家巷村的秦代封泥

多达8000余枚,有760多个品种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于1997年春

接收了这批封泥中的700余枚精品

 

秦封泥颜色品相实录图

秦封泥为何在相家巷大批量集中出土?

经专家考证

相家巷村曾是秦甘泉宫所在

秦甘泉宫即“南宫”

秦始皇曾在这里处理政务

封泥与公私文件都息息相关

所以在南宫遗址附近

发现这么多封泥也就不足为奇

  这些“泥坨坨”长埋地下为何还能得到完整保存? 
 

可以说秦封泥是

浴火重生,幸运加持~

在文件启封后

封泥的使命就完成了

大量封泥会被当作办公垃圾处理掉

在焚烧办公垃圾的过程中

火的热量把封泥陶化了

因此这些“带文字的泥坨坨”

才得以留存至今

图片

古人玩泥巴也玩出了花样

让小小的“泥坨坨”有了大价值!

这批秦封泥

第一次完整地勾画出秦官僚机构的网络图

系统地揭示了一批

都邑郡县及宫殿苑囿名称

它还第一次准确地提供了

为数可观的秦官印及其模式

并艺术地再现了秀丽挺拔的秦小篆

它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

职官、地理、文字、书法、印玺艺术等

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秦封泥墨拓款式效果图

感受秦小篆的无穷魅力

一起欣赏这些“袖珍式”的书法作品!

秦封泥是秦文书封缄制度的结晶

是秦人用泥土铸就的美学篇章

一枚枚小小封泥

见证了那个辉煌强大的秦王朝的风风雨雨

直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

依然向世人诉说着大秦的故事

image.png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陕西文物 民族精神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