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邀请省委金融办、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陕西“十四五”时期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我省金融系统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工作部署,深入落实“三个年”活动,聚力金融支持打好“八场硬仗”,全力推动我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金融政策引领
人民币贷款增长58.10%
中共陕西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副主任、省委金融工委委员李兴龙介绍,全省金融系统聚焦支持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对全省开放型经济的支持力度,为全省内陆开放相关的基础设施、外贸物流等领域提供了充足资金保障。
截至今年10月末,全省人民币贷款余额6.15万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58.10%。“十四五”以来,贷款规模持续跨过3个万亿元关口,居全国第16位。
深化跨境金融试点
年结算金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关口
“十四五”时期,依托“一带一路”和陕西自贸区建设等战略机遇,陕西在全省金融系统持续推进跨境创新及QFLP、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跨境融资便利化等各类试点,推广“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新模式,构建“五位一体”汇率避险机制。同时,会同省级相关部门连续四年使用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和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和涉外企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累计奖励金额3740万元。
“十四五”时期,全省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金额翻了一番,年结算金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关口,年均复合增长率22.74%。全省货物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的比重由2020年末的6.15%跃升至2024年末的24.98%。
畅通“跨境结算路”
6600多个网点提供外籍人员开户服务
“十四五”时期,全省金融系统持续促进外汇服务便利化、优化金融领域营商环境,畅通“跨境结算路”。先后上线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中欧班列长安号融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背景核验”等七大场景。截至9月末,在陕试点的7个场景累计服务企业565家,助企融资507亿元。此外,陕西连续三年在全省开展企业汇率避险“提升年”“突破年”“巩固年”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政汇银担四方合力,高效服务企业汇率避险,有效应对国际外汇市场波动风险。
目前,陕西还建成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8个支付服务示范区,18家重点银行ATM支持外卡取现,6600多个网点提供外籍人员简易开户服务,大幅提升了涉外人员和企业的支付便利性。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
助力外贸企业发展
聚焦民营外贸企业“轻资产”“结算频”等特点,陕西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广“跨境快贷”、“运费贷”等特色融资产品,依托“秦信融”平台上线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欧班列贷”等93个外贸产品。同时,指导金融机构为外贸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提供覆盖项目各环节的结算、交易、融资等专属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以“一揽子”金融措施助力全省民营企业“出海”。其中,中国进出口银行陕西省分行建立重点外贸企业服务清单,配备专属金融服务顾问,加大对“外贸+”领域的支持力度。中国信保陕西分公司发挥信用保险增信作用,形成“保单+融资”联动机制,撬动更多信贷资金助力外贸企业发展。
下一步,全省金融系统将进一步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跨境贸易与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促进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探索更广领域、更深层次金融对外开放,为我省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提供更有效金融服务保障。
记者 李猛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