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记者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上获悉,“十四五”以来,陕西加快夯实数据基础设施,着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和服务效能,数智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快建设数字陕西
西安入选两项试点城市
“十四五”以来,陕西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其中,全省政务“一朵云”初步建立,规划建成身份认证等13类规划的重点公共支撑。西安被列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先行先试试点城市。依托国家算力网,建成西安超算中心、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一批算力中心。
政务应用系统协同增效。目前已建成“三中枢两前端”数字政府一体化平台,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机关办公等政务场景的应用,同时推进实施跨部门协同办案、“一表通”、综合执法监督等一批多跨应用,基本建立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覆盖全省的数字政务体系。
数据要素价值加速释放。陕西深入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成“1+11+N”的全省一体化政务数据体系,发布数据目录超过6500条,共享满足率达90%。同时,完成55笔数据资源及产品登记,建成一批能源化工、文化旅游等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全面启动公共数据资源市场化、价值化工作。丝路数据交易中心纳入全国互认体系,与185家数据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预计2025年交易额将突破1亿元,增长近3倍,数据市场活力全面激发。
数实融合持续纵深推进。陕西全方位、全链条推动数字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创新应用,培育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7家,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定制化服务。同时,聚焦智能制造、数字能源、智慧文旅等领域,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其中榆林、西安、咸阳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
平均优化率达到73%
“十四五”以来,陕西数智治理服务加速提升。
“陕西统筹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增强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能力,数智治理服务更加可感可及。”陕西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白婷介绍。
近些年来,陕西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企业群众办事的便利性得到极大提升。截至目前,国务院确定的4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中,我省已完成37个上线运行,年底前将实现国家清单事项“应上尽上”。同时,陕西围绕区域特点,开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买卖二手房、人才引进等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一件事”,形成“国家清单+地方特色”事项体系。
从流程优化实效看,通过跨部门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去年以来,累计压减办事环节466个、压缩办理时限1261个工作日,平均优化率达到73%。个人身后“一件事”通过整合养老、医保等事项,递交材料压缩70%,群众只需跑动一次即可完成办理;企业开办“一件事”将涉及6个职能部门办理的15个“单事项”集成,办理时间从20个工作日压减为1个工作日。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全省省市县乡村五级42.55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在陕西省政务服务网、“秦务员”APP全量集成,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94%、掌上可办率91%。
下一步,陕西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将持续完善“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优化线上服务专区体验,依托人工智能和数据共享,推动“一件事”从“并联办”向“智能办”升级,真正把改革红利转化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
记者 李猛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