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吴起县:“万里长征第一面”香飘延安 红色美食赓续精神血脉

2025-10-24 10:21:38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10月18日,“红星照耀中国——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革命圣地延安市隆重启幕...

  记者 白小芳 贺鹏飞 通讯员 齐玉

  10月18日,“红星照耀中国——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革命圣地延安市隆重启幕。来自全国的400多位嘉宾、文艺工作者、媒体记者与网络达人齐聚一堂,共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见证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熠熠生辉。

  活动期间,吴起羊肉剁荞面这一非遗技艺应邀亮相延安文化交流中心。13位来自吴起的“剁面婆姨”身着传统服饰,手持特制剁面刀,刀面上的铜铃随动作叮咚作响,现场展示“稳、准、狠”的精湛制面技艺。伴随着“哒哒”的剁面声,浅褐色的荞麦面团在婆姨们的巧手下化作根根细如发丝的面条,与羊肉汤交融的香气瞬间弥漫全场。

  不少观众被这门技艺吸引,纷纷上前接过“剁面婆姨”递来的剁面刀,在她们手把手指导下尝试学习剁荞面,从握刀姿势到发力技巧,尽管起初动作略显生疏,面团也难以剁得均匀,但在欢声笑语中,大家不仅感受到了陕北传统美食技艺的独特魅力,更通过传承人的讲述,深入了解了“万里长征第一面”背后那段艰苦而光辉的红色记忆。

  1935年10月18日,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吴起县张湾子村。村民张廷杰夫妇拿出珍藏的羊肉,为红军将士制作了热气腾腾的羊肉臊子剁荞面。毛主席吃完感慨:“真香啊,一年喽,长征路上没吃过这么香的饭,陕北真是个好地方吆!”这碗饱含深情的面食,温暖了战士的身心,凝聚了军民鱼水情。

  吴起羊肉臊子剁荞面也因此被赋予“万里长征第一面”的深刻寓意,成为长征精神与人民情怀的生动见证。

  九十年时光流转。如今的吴起羊肉剁荞面,已从革命年代的暖心慰藉,升华为承载历史与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入选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更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舞台。

  近年来,吴起县已发展羊肉剁荞面专业饭店30余家,13支“剁面服务队”活跃在陕甘宁蒙四省区的红白宴席上,成为宾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观”。传承人崔渊萍已带出千余名学员,带动300余人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让“指尖技艺”真正转化为“指尖经济”。

  “这碗面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精神的接力。”从革命年代的军民鱼水情,到如今的乡村振兴生力军,吴起羊肉剁荞面的传承故事里,藏着陕北妇女的奋斗密码——正如流传于吴起当地的俗语所言:“媳妇强不强,先看荞面剁得长不长;媳妇利不利,先看荞面剁得细不细。”

  网络达人“陕北道道”笑着说:“我们品尝的不仅是一碗面,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这碗穿越九十载的“万里长征第一面”,裹挟着荞麦的清香与羊肉的醇厚,承载着非遗技艺的薪火相传与红色基因的生生不息,正以不变的初心与时代的新韵,持续滋养着奋斗者的征程,激励着人们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吴起羊肉剁荞面 延安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