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啤酒瓶垒成国宝何尊造型,废弃的轮胎变身威猛的“老虎”,废旧铁丝制作成精美的星月灯饰……
10月15日,市民走进陕西宝鸡人民公园惊喜地发现,一批利用废旧物品打造的创意景观悄然摆放在草地上、小树下,不仅为公园增添了别样的风景,丰富了景观层次,更诠释了“绿色低碳 人人可为”的环保理念,为宝鸡市探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公园样本”。
据统计,从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该公园总游客近200万人次,平均每日约6600人次,其中以老人小孩居多。宝鸡人民公园副主任李剑波介绍说,近年来,在渭滨区委、区政府和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宝鸡人民公园坚持科学发展,针对入园老人、小孩游客多的特点,结合国家倡导的低碳环保理念,用好建设资金,勤俭持家,教育孩子从小养成低碳环保、废品加工再利用的好习惯,公园自2015年起便坚持利用废旧物品(如废弃轮胎、油桶、枯枝等)制作各类景观小品,既美化了环境,也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目前在园内制作摆放低碳环保景观作品21个。
李剑波说,公园过去处理园林垃圾和日常产生的废旧物品,需要耗费装卸、运输、填埋等成本,本身就会产生碳排放。现在转变思路,通过“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方式,将废旧物资转变为“放错地方的资源”,通过艺术化设计和工匠的巧手,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宝鸡人民公园通过废旧利用的方式,从源头减少了废物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节能减排、绿色转型的目标,同时延长了资源的使用寿命,取得了“减排”“增收”双赢。
在公园东南角区域,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是一组由废弃木料制作成的摩托车、自行车等。一名工作人员说:“这些木材若被焚烧或填埋,将产生黑烟和土地污染,现在我们通过打磨、修整、组合、拼接,做成景观小品,这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碳普惠课程。”
“以前觉得‘碳中和’是个很遥远、很宏大的国家大事,但在宝鸡人民公园里看到这些可爱的小景观,我一下子就觉得亲切了。”来宝鸡旅游的渭南籍李女士说,“我的小孙女知道‘小老虎’是旧轮胎‘变’的之后,说她也要用旧塑料瓶做小玩具。宝鸡市对孩子的这种教育模式,真正达到了潜移默化的好作用。”
宝鸡人民公园占地420亩,其中水面107余亩,绿化覆盖率达到96%,有乔灌木148600余株,其他藤本、竹类、水生植物6800余株,现有草坪面积36325平方米,地被植物4222平方米,是宝鸡唯一一座集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植物观赏、动物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娱乐场所和重要旅游景点。(路自平)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