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世界:西安企业“立体式出海”打开新航道

2025-10-15 01:03:38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在出海企业中,既有诺瓦星云、铂力特等硬科技企业,也有陕汽集团、爱菊粮油等传统制造业、农业企业,形成了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并驾齐驱的出海格局...

  长安的驼队,曾为世界运去丝绸与瓷器;今日西安企业组成的新商团,又为世界带去什么?

  答案,写在从长安延伸至世界的“新航道”上。

  今日西安,正将地理上的“内陆腹地”,转化为流通全球的“物流枢纽”;更将古今丝路上流淌的开放智慧,落地为双向奔赴的生动实践。

  西安企业正以“立体式出海”的磅礴手笔,从“走出去”的探索,迈向“走进去”的深耕。

  多元路径,西安企业闯荡全球市场

  近年来,西安企业出海呈现出科技特色鲜明、出海范围覆盖全球、出海模式多元丰富等显著特点。

  在出海企业中,既有诺瓦星云、铂力特等硬科技企业,也有陕汽集团、爱菊粮油等传统制造业、农业企业,形成了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并驾齐驱的出海格局。

  这些企业依托各自优势,探索出了产品出口、技术服务、海外投资、工程建设、跨境电商、研发合作、文化输出、国际标准制定、资本市场运作等九大出海路径,展现出“西安制造”与“西安智造”双轮驱动的鲜明特色。

  在产品出口方面,产自西安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每年有数十万辆销往全球;在技术服务方面,陕鼓集团从单一设备出口,逐步转向设计、运维、技术许可等整体解决方案的输出。

  今年9月,由陕鼓集团为赞比亚联合资本大型化肥项目提供的多套空分装置核心压缩机组顺利完成安装工作。陕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技术和服务已经走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展现了西安制造的硬实力。”

  跨境电商则在“线上丝绸之路”上开辟了新通道。陕西丝路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元朝辉介绍,公司货物通过便捷的国际物流网络运往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以及俄罗斯,实现了“丝路电商”的蓬勃发展。

  跨越山海,西安智造链通全球

  西安制造业企业积极拥抱科技浪潮,一方面深耕核心技术,推动产品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迈进;另一方面,将服务嵌入产业链全过程,不断提升附加值。

  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装厂,流水线上每6分钟就有一辆重卡下线,这些车辆从西安出发,驶向全球150多个国家。

  如今,中国每出口5辆重卡就有1辆来自陕汽。在沙特阿拉伯和菲律宾,陕汽突破了销量纪录;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尔及利亚,陕汽的市场占有率位居榜首,成为当地深受信赖的重卡“第一品牌”。

  陕汽的国际化之路得益于许多国际人才的贡献,哈萨克斯坦小伙安凯即是其中之一。安凯与陕汽的缘分始于2013年他在西安留学时的一次展会翻译工作,此后他便加入陕汽并作为驻阿拉木图的销售代表,成为搭建两地商业与文化交流纽带的“牵线人”。

  另一家制造业企业——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则持续创新沥青摊铺机、新能源矿用防爆胶轮车等核心产品,今年出口额已占制造板块的近60%。

  “我们的摊铺机在3米范围内平整度误差可控制在2毫米以内,这是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正是凭借这样的技术实力,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让‘西安制造’的路机设备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铺就条条通途。”陕建机股份产品研究所副所长赵力铭表示。

  新老力量,多元市场各展风采

  在西安企业出海的大军中,国企与民企并进,传统产业与新兴科技交融,形成了多元市场主体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生动局面。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从“走出去”的先行者成长为“走进去”的生态构建者,其依托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构建了覆盖种植、加工、销售全环节的跨国产业链。

  “国际物流大通道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影响,”爱菊集团党委书记刘东萌介绍,“中欧班列实现了 ‘门到门’运输,班列停靠点距离进口商品超市不到500米,推着小板车就能将进口商品送上货架!”

  新兴科技企业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总部位于西安的欧卡智舶,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作为船舶自动驾驶企业,欧卡智舶已落地全球12个国家超千艘船舶,展现出跨水域、多场景、全链条的系统赋能能力。

  与此同时,更多西安企业正通过资本市场拓展全球业务。陕西泰丰盛合等企业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展现出西安企业出海的多样性和活力。

  “目前,我们已成功建立了海南进出口贸易、宁波进出口贸易、江阴能源化工贸易、香港进出口贸易4大贸易中心,业务范围触达21个省,并辐射非洲、中东等地区的多个国家。”陕西泰丰盛合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立足西安,辐射全球。陕西泰丰盛合的发展历程印证了西安企业从“走出去”到“融进去”的国际化征程。

  从驶向世界的重卡,到遍布全球的新能源车;从哈萨克斯坦田野上兴建的粮油工厂,到覆盖百余国家的工业技术服务,西安企业的出海故事,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出口”,而是构建出一幅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并进的“立体式出海”新图景。

  西安企业的“立体式出海”,首先体现在空间的广袤与形态的多元:其“足迹”东至菲律宾、南抵沙特、西达哈萨克斯坦,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它们带出去的不仅是“西安制造”,更是“西安方案”——从陕汽重卡的“产品出海”,到陕鼓集团技术许可的“标准出海”,再到爱菊集团构建“田间到餐桌”全链的“产业链出海”,层次极为丰富。

  这种“立体”,也体现在出海主体的多元协同:陕汽、陕鼓、爱菊、陕西泰丰盛合等企业,它们共同组成了梯次分明、优势互补的“联合舰队”。

  这种“立体”,还体现在落地生根式的精准融合:例如陕汽通过“一国一车”的定制策略、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培养本土人才,实现了从“卖出去”到“扎下根”的跨越,完成了产品、技术、标准与文化的深度交融。

  如今,西安企业的出海故事,已渐渐超越了传统的产品出口模式,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刻下了鲜明的“西安印记”。

  文/记者 刘骁华受访者供图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西安企业 产品出口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