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潼关县聚焦校园食品、日常消费、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通过建制度强基础、严监管防风险、重共治促提升,全方位落实监管责任,守护群众饮食安全,推动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建制度、控准入,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潼关县制定完善《智慧监管工作制度》《食品安全“红黑榜”》等6项制度,督促校园食堂落实“十统一、六到位”要求,完成26所校园食堂升级改造。严格执行大宗食材采购规范,核查中标企业资质,推行“双人验收、定期轮换”制度,确保食材源头可溯。依托“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全县校园食堂实时监管,组织跨区域交叉检查,织密日常监管网络。开展校园食品从业人员专题培训,74名人员经考核合格,考核结果通过公众号公示,全面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强保障、重抽检,提升食品日常监管效能。潼关县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抽检月饼、当季水果等品类60批次。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食用植物油、婴幼儿特殊食品等1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以食品安全宣传周为载体,发布“红黑榜”16期,开展“你点我检”活动7期,完成快检1055批次。在全市率先推广外卖餐饮“码上食安”,指导59家餐饮单位接入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监管智能化升级。
严办案、广宣传,构建食品安全共治格局。潼关县以专项整治为抓手,查办食品类案件22件,罚没款11万余元。强化“潼关肉夹馍”“潼关酱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协助召开品牌团体标准论证会,推动10家肉夹馍企业使用统一标识,助力特色产业规范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畅通12315、12345投诉举报渠道,凝聚社会共治合力。(记者 张建锋 通讯员 李娜)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