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孙矿玲介绍,“十四五”以来,陕西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特色产业加快全链发展,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科技装备支撑更加有力,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2024年,我省粮食产量突破1350万吨,增量跻身全国前十。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连续5年超过210万人,我省在国家考核中连续4年获得“好”等次。苹果、猕猴桃、羊乳3个产业体量稳居全国第一,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4、1/3和3/5,茶叶、食用菌产量和设施农业规模位居西北首位。建成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008个,提升改造748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旱地绿色智慧集雨补灌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10项重大引领性技术。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连续三年每年新增1家,72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今年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95元,增速高于全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全国首个农业特色综保区封关运行,2024年全省农产品出口65.9亿元,多年保持30%以上增长。
“十四五”期间,我省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结合实际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经验成效不断显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1%,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5.08%。乡村发展活力持续激发,鼓励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培育“头雁”、“耕耘者”、高素质农民等30多万人。
在培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方面,陕西聚焦8条重点产业链,优选115个重点县、认定50个典型县,推动特色产业向优生区优势区集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加工园区建设、技术推广、品牌营销等20件实事,2024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359.7亿元。延安苹果、咸阳马栏红等4个品牌跻身全国前十,2024年水果网络零售额位居全国第一。国家级农业产业集群、产业园、强镇数量分别达到11个、13个、63个,省级以上融合载体319个,实现重点链集群全覆盖、重点县园区全覆盖。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64家、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774家,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5万家。
近年来,陕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十四五”以来,在粮食单产提升方面,陕西积极应对强秋淋、烂场雨等自然灾害,粮食产量稳步增加,2024年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352万吨,得益于探索总结出了“四良”结合的粮食单产提升方法。良田方面,坚持把全省更多适宜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2024年末累计建成2468万亩。良种方面,不断培育适合陕西的小麦、玉米、油菜等粮油新品种,我省油菜品种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5,增产效益非常明显。良机方面,增加农机报废补贴范围品种,加大农机手培训力度,加强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小麦、玉米、水稻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良法方面,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农技部门、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作用,推动玉米增密度、小麦宽幅沟播等增产技术应用推广,提高主要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做好粮食收购工作,保证种粮农民和种粮区域基本收益。
(记者 马尤翼)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