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记者从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获悉:今年以来,该中心以技术为支撑,全方位推进淤地坝防汛各项技术保障,为区域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稳定保驾护航。
中心选派工作人员先后多次赴榆林、延安等淤地坝集中区域,开展防汛技术帮扶与现场检查指导,逐座排查隐患,对725座直接关系下游人员安全的重点坝,采取“点对点”精准提醒方式,逐一督促相关管理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严格遵循淤地坝汛期蓄水运用规范,主动对接,及时处置全省297座中型以上淤地坝的蓄水管控问题,通过科学调度保障坝体在汛期稳定运行,切实消除风险隐患。
在技术和制度保障方面,中心构建坚实保障体系,编制《淤地坝防汛工作手册》,清晰规范技术支持工作全流程,为基层防汛工作提供标准化操作指引;建立淤地坝安全度汛技术支持服务工作机制,严格执行24小时技术值班制度,确保汛期各类问题能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全面开展淤地坝“三个责任人”叫应工作,明确各级责任主体,形成“人人有责、层层尽责”的淤地坝防汛工作格局。
中心以提升预案可操作性和应急处置效率为核心目标,指导各地完成大、中型淤地坝防汛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督促相关单位开展预案预演,通过实战化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紧盯降雨重点区域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推送的重点淤地坝名单,充分依托全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群、淤地坝管理信息系统两大平台,实时动态监测雨情、水情变化。
“我们加密对淤地坝责任人的电话抽查频次,重点核查预警信息接收情况、坝体日常巡查排查记录、应急处置措施落实进度等关键内容,确保各类预警信息和工作要求能第一时间传递至责任单位与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在实处。”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徐颖)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