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乡村 看振兴 | 榆阳区古塔镇:指尖经济带火乡土品牌 电商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11-26 15:26:55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近年来,榆阳区古塔镇紧抓这一新机遇,将发展直播电商作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通过政策扶持与人才培养双向发力,推动“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的生动实践遍地开花。...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农村电商正成为乡村振兴澎湃的新动能。近年来,榆阳区古塔镇紧抓这一新机遇,将发展直播电商作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引擎,通过政策扶持与人才培养双向发力,推动“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的生动实践遍地开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数字新农人”快速成长,为本地特色产业插上了“云翅膀”,探索出一条电商赋能、活力迸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柳冬梅向记者介绍柳编工艺品

  “这一款是一个采摘篮,孩子们可以拎着采摘圣女果、草莓等。”在古塔镇赵庄鹊桥纤手合作社,温暖的冬阳透过窗棂,为满屋的柳编工艺品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负责人柳冬梅正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一一介绍陈列架上的柳编工艺品,形态各异的小花篮、纹路精巧的收纳盒、别致可爱的柳编小包……每一件都展现着创作者的巧思与智慧。

柳编工艺品展示

  随后,柳冬梅化身“柳编推荐官”,开始了她的日常直播,镜头前,她热情洋溢地向线上观众展示各类柳编产品的优点与妙用。合作社的另一角,一场手把手地教学正静静展开,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小篮子的编织技法,巧手翻飞间,一个个精巧的收纳篮逐渐成型,传统的技艺在掌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以前我的柳编工艺品主要是卖给本地人或来玩的游客,自从加入了电商后,我会通过直播和拍视频介绍产品,现在不仅订单多了,还有很多外地的客户找我定制,电商真是把柳编手艺带上了‘快车道’。”柳冬梅感慨。

张双林在直播间展示自家产品

  不仅手工艺品“触网”生金,地方美食也借助直播东风飘香万里。在赵庄拼三鲜饭店,负责人张双林正对着屏幕直播,桌上冒着热气的拼三鲜香气四溢。“拼三鲜是一道汤菜,‘三鲜’指的是猪肉、羊肉、鸡肉,加入了木耳、黄花、海带、韭黄、菠菜等配菜,荤素搭配,汤色清亮,味道特别鲜,是地道的陕北风味。”古塔镇赵庄村赵庄拼三鲜餐馆负责人张双林一边品尝一边介绍道。

  后厨里,师傅们正忙碌地煮肉、调汤,这些精工细作的烹饪过程,也常常出现在张双林的视频号里。透过电商直播,古塔镇的“拼三鲜”成功从本地小馆走向线上平台,让更多外地食客得以品尝地道风味。

 色香味俱全的拼三鲜

  “我们的拼三鲜用的是专业包装,一大包够4到5个人吃,客户覆盖陕西、山西、内蒙、广东、海南等地,北京和西安的最多。用户反馈主要是‘味道地道’‘分量足’。年货节我们会带着特色美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此外我还自己拍摄短视频介绍做法,效果很好,销量非常可观。我希望把拼三鲜推广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陕北的特色美食。”古塔镇赵庄村赵庄拼三鲜负责人张双林说。

  乡村电商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古塔镇组织的电商直播培训课堂上,学员们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讲师讲解短视频运营与直播带货技巧。这种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正将越来越多的普通农民培养成掌握致富“新技能”的“新农人”,推动越来越多的本土特产走向市场,为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近年来,古塔镇锚定电商发展新赛道,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根基、以人才为支撑,推动电商经济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出‘电商+农户’模式,让古塔镇在数字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通过公众号、短视频宣传,直播带货等新兴手段,赵庄拼三鲜、黄家圪崂丰厚源乳业、赵家峁景区、王岗畔红崖湾景区等带着特色韵味和民俗文化风格的产业有了更强的品牌效应,在新形势下市场的应对能力得到了不断加强。”古塔镇人大主席薛艳峰表示,下一步,古塔镇将以电商为桥,联动古塔镇特色农文旅资源,让更多古塔好物乘网而上,让古镇韵味与优质好物共出圈,让电商模式真正成为赋能产业升级、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纽带。(记者 许鹏 通讯员 杨扬 叶芮卓 拓心愿)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指尖经济 电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