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在创新实践中答好“民主之问”时代答卷——西安市灞桥区政协创建文史馆暨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纪实

2025-11-24 07:28:27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从汇集民智的“议事厅”到倾听民意的“连心桥”,再到凝聚共识的“会客厅”,西安市灞桥区政协以创新实践践行“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民主真谛,让履职更有温度、协商更具力量...

  记者 马尤翼 通讯员 成科

  紧贴民生实事、积极协商建言、聚焦纺织城探“文”寻“史”……走进灞河之畔工业遗存老空间,协商民主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律动激荡人心。

  西安铁路主题公园深处,从园区复古观光小火车站台下来,这里曾是西北国棉三厂轰鸣运转的锅炉房,如今褪去工业旧貌、焕发现代生机,成为倾听民意、凝聚共识的协商新阵地。

  2024年9月,西北地区首家区政协文史馆暨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应运而生,开创了区县政协履职阵地建设先河。

  这背后,是灞桥区政协以阵地革新激活履职效能的生动实践。区政协锚定“建平台、创品牌”目标,由主席挂帅牵头,副主席、秘书长协同,各委办骨干及9个专项工作组联动发力,以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实践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政协工作理念、机制、方法全方位重塑升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履职新成效。

  “我们要把实践中心打造成展示政协的好窗口,聚力提升其吸引力、辐射力、聚合力。”灞桥区政协主席杨联合说,要想让各界人士主动参与、真心融入,就得建好阵地、搭好桥梁、讲好故事,凸显政治性、开放性、互动性。

  建好阵地:

  打造开放窗口聚共识

  “欢迎来到灞桥区政协文史馆暨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循着讲解员亲切的声音,走进实践中心大门,协商民主不再是抽象理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场景化体验。在1000平方米的融合空间里,陈列展示区、协商议政区、学习交流区、互动体验区有机衔接,串联起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

  互动体验区电子屏前人气颇旺,“政协知识测试你能拿下多少分?”“首份提案该从哪里动笔?”一系列互动设计,既让人了解到提案从征集到答复、督办的全过程,也能参与体验填写意见建议,为城市发展、民生改善建言献策。如今,这里已成为各界群众了解政协的一扇窗口。

  “来这儿才知道,政协离我们这么近!”市民张秀兰感慨地说,看完才发现咱身边的老旧小区改造、门口便民市场升级都有政协委员付出的努力。

  在陈列展示区里,灞桥区政协四十载履职足迹仿佛触手可及。记者在实践中心采访时,市民李鑫说:“我在这里翻阅了不少政协文史资料,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多的认同。”

  这里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扇向各界开启的民主之窗。据介绍,揭牌至今,实践中心已举办协商议事、学习交流、委员讲堂等活动66场,接待委员和群众4.2万人次,承接兄弟省市区政协调研交流活动58批次。

  搭好桥梁:

  坚持开门协商听民意

  如果说实践中心是展示民主实践的“窗口”,那灞桥区310名政协委员常态化进驻轮值,就是让窗口“常亮常新”的创新之举。

  在实践中心,每个工作日都是“民意回应日”。委员们准时值守、各尽其能,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

  10月11日,是杨爱丽委员在实践中心轮值的日子。一大早,她就来到协商室,一边耐心倾听群众诉求,一边在履职值班表上做记录。“我们在这儿履职,就是要让群众感受到委员就在身边。”她说,轮值履职能带给自己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线索,这里不仅是协商议政的好阵地,也是走进群众的连心岗。

  以“常态化轮值”推动协商民主“飞入寻常百姓家”,委员们发挥界别优势精准开展为民服务,通过全链条“履职接力”,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158件,提出协商建议230余条,报送调研报告71篇。

  品牌越响,协商越有分量;书香越浓,履职越有底气。以书香涵养建言资政“底气”,在实践中心蔚然成风:开展“灞尚书香”读书活动96场次,创新打造的“灞尚书香・委员人人讲”专题平台累计举办139场,分享活动座无虚席、干货满满。

  3月17日,刘丽萍委员以“寻求最大公约数 画出最大同心圆”为题,用鲜活案例生动诠释,真挚分享赢得阵阵掌声共鸣。“这里不仅是交流平台,更是锤炼履职能力的阵地!”“梳理经验、同台交流的过程,让我更感悟到同心同向的力量。”

  10月11日,“书香政协区”墨香与书香交织萦绕。墙上,错落悬挂着一幅幅书画佳作;案几旁,几位书法爱好者正围坐切磋,这里是“翰墨润灞水 丹青绘白鹿”书画作品“月月展”现场。

  打破以往仅重大节日办展的惯例,在灞桥区政协倡导下,委员佳作每月准时亮相,固定展览已成为以笔会友的开放平台。“目前已累计举办13期,委员们热情投稿,不少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也慕名而来,后续档期都排满了!”杨联合介绍,各界别、各委员工作室、各街道学习组也在此开展集体学习、界别联谊、线上直播互动等活动,不断推动政协工作从“幕后”走向“台前”,让群众感受到委员就在身边。

  讲好故事:

  奏响凝心聚力“协奏曲”

  除了凝聚委员共识合力,如何让社会各界“爱来政协做客、愿在政协商量”,成为灞桥区政协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努力的工作方向。

  灞桥区政协充分发挥文史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重要作用,搭建起挖掘灞桥文史底蕴、讲好灞桥故事的多元平台。从《乡党陈忠实》《岁月如歌・影像纺织城》的精心编纂,到《灞河》《灞桥政协四十年》的重磅推出,一系列文史力作接连涌现,把打造兼具政协特点与灞桥特色的文史工作品牌越擦越亮。

  以情链接、以史聚力。作为新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城承载着灞桥乃至西安工业化的厚重记忆。今年年初,灞桥区政协正式启动《纺织城口述史》采编工作,邀请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老工人、干部、劳模、家属及二代居民等亲身讲述,抢救性记录正在消逝的时代声音。

  已播出的四集专题片中,原国棉三厂生产系统党总支书记窦玉芳、原西灞投第一室综合科负责人石宝明、原五环集团工人孙金艳三位老纺织人直面镜头,深情讲述“我与纺织城”共同成长的岁月故事。9月18日,灞桥区政协在实践中心开展“织忆灞桥:纺织城工业记忆口述传承”主题活动,让工业记忆在交流中薪火相传。

  让协商民主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2024年8月,灞桥区承办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活动,共有来自19个省、市、自治区的103所知名中学的师生参加,活动图文直播浏览量达716万次。

  “实践中心就是一座桥梁,让青少年近距离触摸民主实践,让协商民主在青春接力中永葆活力。”作为西安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模拟政协社团负责人,成雯委员带着丰富的指导经验全程参与了活动筹备工作,她在分享带领社团荣获多项全国最佳提案奖实践心得时如是说。如今,灞桥区9所高中已实现模拟政协社团全覆盖。

  从汇集民智的“议事厅”到倾听民意的“连心桥”,再到凝聚共识的“会客厅”,灞桥区政协以创新实践践行“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民主真谛,让履职更有温度、协商更具力量。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西安 灞桥区政协 文史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