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怡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十四五”以来,陕西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核心,通过“链长制”这一抓手,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链群建设,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让陕西经济在“长个子”的同时,“体形”更好、“体魄”更强。
盘点陕西“十四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绩单”,令人振奋。这其中,有调结构、破壁垒的“减法”,也有增活力、添动力的“加法”。
“减法”——
“十四五”期间,陕西处于跨越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承压期的关键阶段。
面对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陕西印发关中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一企一策”推动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念好“稳、控、转”三字经,坚持稳煤、扩油、增气并举,释放优质产能,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告别“灰头土脸”,陕西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超过99%,智慧能源建设领跑全国,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
“加法”——
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陕西锚定重点发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优势领域,构建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梯次发展格局,不断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围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陕西依托龙头企业布局一批具有引领性、支撑性、示范性的旗舰项目,半导体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新能源汽车、高端液晶面板等成为“陕西智造”新名片。
2024年,陕西工业领域34条重点产业链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5.3%;今年前10月,34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超1.9万亿元,8条产业链产值破千亿元,7条产业链产值增速超两位数,18条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蓝图已经绘就、方向已经明确、路径已经清晰,关键在于瞄准方向、真抓实干。展望“十五五”,陕西将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锚定重点发力,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上迈出更大步伐。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