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1126”医改模式 推进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山阳县卫生健康事业“十四五”发展成就综述

2025-11-14 19:41:40  来源:山阳宣传  


[摘要]“十四五”时期,在山阳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总体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

  “十四五”时期,在山阳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总体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成功探索并深化了以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核心、以数字健康“一张网”为驱动、深化人事薪酬与医防融合两项改革、强化六大支撑的“1126”医改模式,全县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了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的跨越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人民满意的答卷。

  服务体系跨越升级,整合型医共体建设成为全国示范

  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从分散到整合、从薄弱到坚固的历史性升级。一是县级核心龙头显著增强。县人民医院启动“三乙”创建,建成现代化公共卫生服务综合体和全市首家肿瘤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完成整体搬迁;急诊急救、县域资源共享等“五大中心”全面建成,多项诊疗技术空白被填补。

  基层服务网底全面夯实。18家镇办卫生院全部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其中5家达推荐标准;244个行政村(社区)实现标准化公有制村卫生室全覆盖,并配备心电图、除颤仪等设备,88个村卫生室建成中医阁,村级诊疗能力较“十三五”末提升60%。

  “1126”医改模式释放强大活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统筹,破解了38项改革难题。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整合全县515家医疗机构,实行行政、人员、业务等“八统一”管理,构建了“高质量管理八大中心”和“资源共享八大中心”,行政指令执行效率提升40%,基层外转检查率下降40%。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六统一”管理和“县聘镇管村用”模式,村医“四险一金”全面落地。基层诊疗占比提升至65.5%,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在镇村”。荣获“全国医共体建设示范县”称号,成为全国县域医改的标杆。

  急诊急救与信息化建设全省领先,数字赋能智慧医疗

  构建了全域高效急救网络。在全省率先建成“30分钟急救圈”,依托18家镇级标准化急救站和244个村级急救点,彻底改变了“120仅从县级出发”的历史,缩短急救响应时间1小时以上。建成18个基层版胸痛救治单元,急救响应效率和协同能力位居全市前列。

  建成了互联互通的数字健康“一张网”。成功整合HIS、LIS等系统,彻底打通全县524家医疗机构信息壁垒,实现了“医学影像联到镇、远程心电通百村、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健康数据一键获取”。建成县域“心电一张网”,让心脏病患者在村卫生室即可获得县级诊断。“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群众就医跑腿次数减少60%以上,智慧医疗的便捷性普惠全县百姓。

  人才队伍量质齐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人才引育机制不断完善。柔性引进全国知名专家21名,建立名医工作室14个;通过“师带徒”“外派送学”培养本土骨干200余人;组织中高级职称人员下沉支医200余人次,评选名中医10人,基层人才结构持续优化。

  薪酬制度改革取得破冰成效。取消单纯经济指标考核,建立与服务数量、质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挂钩的绩效分配机制,县级和基层医务人员奖励性绩效分别提高至原来的2.5倍和1.8倍,极大激发了医务人员的内生动力和服务积极性。“两个允许”改革经验与“30分钟急救圈”等创新做法获中省市广泛推广。

  公卫防线巩固强化,健康保障坚实有力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持续完善县疾控局挂牌运行,村级公卫委员会全覆盖。标准化公共卫生实验室建成投用,省级疫苗临床研究基地落户山阳,实现疫苗临床研究“零突破”。“两个允许”激励政策获国家卫健委推广。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连续五年100%,结核病治愈率升至94.1%,人均预期寿命80.61岁。突发公卫事件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整体增强建成公共卫生实训基地和健康教育基地。年培训能力2000人次。打造“疾控微讲堂”品牌,科普受众超10万人次。深化医防融合,构建“疾控—医院—社区”协同模式,传染病早发现率提升40%,处置时间缩短4小时。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98.8%,家庭医生签约30.35万人。

  重点疾病防控成效明显创新“四高共管八病同防”慢病管理模式。规范管理率达93.15%,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行结核病“1131”防控模式,发病率年均下降8%。基本公卫项目扎实推进,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妇幼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孕产妇管理多项指标保持高位,连续多年孕产妇零死亡。儿童健康核心指标优于全省水平,出生缺陷防治网络不断健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体系全覆盖。

  中医药与康养融合并进,特色优势日益彰显

  中医药服务网络持续健全。建成18个镇标准化中医馆和88个村中医阁,县中医医院建成4个省市级中医特色专科,在卫生院建设10个名中医工作室。“四个一”中医强基层模式获全国优秀案例,全县中医药诊疗人次占比提升至35%。

  康养融合迈出坚实步伐。建成11个高标准尘肺病康复站,年服务患者超2万人次。创新医养结合模式,与13家敬老院签约合作,将中医药服务和慢病管理延伸至养老机构及家庭,惠及1.2万名孤寡老人,形成了“防治结合、医养互补”的山阳特色。

  健康治理优化升级,发展环境持续向好

  卫生监督执法规范有力。在职业病防治、医疗市场整顿、饮用水安全、学校卫生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领域加强监管,执法案卷获评省级优秀案卷,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健康教育与促进创新升级。实施健康教育“六小工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健康支持性环境覆盖城乡,成功获评“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

  “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优化。建成一批老年友好型医疗机构和医养服务中心,高龄补贴惠及广泛。托育服务供给逐步扩大,推进“出生一件事”集成办理,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构建。

  回首“十四五”,山阳县卫生健康事业通过深化“1126”医改模式,实现了服务体系、服务能力、运行效率、群众满意度的全方位提升,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山阳县将继续砥砺前行,为谱写健康中国健康陕西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山阳县卫健局供稿)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山阳县 卫生健康 医疗服务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