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新兴产业“育苗成大树” ——陕西交控集团向“新”突破样本观察

2025-09-17 07:58:12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陕西交控集团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主责主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产品到服务,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发展的鲜活样本越来越多...

  记者 满淑涵

  加快传统产业蝶变跃升,推动新兴产业蓄势聚力。近年来,陕西交控集团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主责主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产品到服务,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发展的鲜活样本越来越多。

  科技狠活的无形守护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同领域的中试平台正加速涌现。

  走进西安市软件新城二期云汇谷创业园区,陕西省智慧交通产业中试基地熟化成果丰硕:自主研制北斗融合定位终端、无人智慧巡检系统、省级结构监测智慧云平台等8类62项产品,逐步推出“交通装备”“智慧监测”“科技兴安”“北斗卫星应用”“养护新材料”五大系列30余款产品。其中,北斗GNSS监测设备成功应用于川藏铁路项目,星翼无人机首创国内双向钢珩梁铁路桥检测建模记录,自动卫星便携站多次跨国出海发往日本……

  尽管目前挂牌成立还未满三个月,但基地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服务模式。

  “概括来讲,就是‘内部孵化’+‘外部开放’模式。”陕西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永军介绍说,对内统筹集团资源,推动内部研发、成果转化与自主应用,对外承接转化项目,提供中试服务,成果落地后通过股权合作进行推广,并提供场地和团队支持。同时,以中试基地为支撑,配套智慧交通产业孵化加速器,提供产品研发、测试场景、样品试制、产品认证、性能测试等服务。

  在基地科技展厅,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架构起“智慧+”“品质+”“安全+”“双碳+”的新图景。除了桥梁健康监测成套技术、桥梁聚氨酯弹性体支承装置、可降解隧道盖板等在交通建设管养中发挥大作用的“小身量”,还有陕西交控北斗时空应急服务系统、AI视频事件检测系统、空天一体化智慧巡检系统等软硬件集成“明星”。

  “相较摄像头,无人机更能便捷去往‘急难险远’之地开展巡检工作。”陕西交控飞行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张国宏分享了一条好消息:今年5月,陕西交控空天一体化智慧巡检系统入选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全国首批低空无人机公路巡查先行试验项目,成为全国21个国家级试点项目之一。“经过在G85银昆高速宝鸡段150公里高速公路沿线部署运行,已将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6倍。目前,相关成果已成功复制推广到山西省国省干线、G65包茂高速西镇段等项目,初步验证了项目方案的可靠性和广泛适用性。”

  通过一张大屏展现秦岭隧道群三维漫游,“秦岭隧道安全防控体系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对全路网隧道信息“一张图”管理;光栅光纤应变计、激光测距仪、图像裂缝计等设备不停运转,实现交通流动态跟踪和风险主动预判预警,还可以发现隧道结构病害,为养护部门预防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不仅如此,应用凝冰监测和雾区诱导系统,融合运营管理综合管控系统,还能监测极端天气,及时发现、高效处置周边环境安全事件,确保恶劣天气下山区高速行车安全。”陕西交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波说,交通运维往往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将关口前移,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更有效地保障出行安全舒心。”

  传统产业的跃迁升级

  提起沥青,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刺鼻的焦油味儿、轰鸣的搅拌机,还是一到夏天暴晒后就黏鞋底的柏油路。

  原材料单一、工艺陈旧、生产方式粗放,是传统沥青企业的共性。如果行业不变革,只能长期困在“老旧小”的桎梏里。

  位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陕西交控公路沥青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陕西省公路系统内的物资供应企业,受产业链不完善、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出入库计量跑冒滴漏损耗大等因素困扰,曾一度陷入连续严重亏损的困境。

  化危为机发生在2021年,沥青材料公司并入陕西交控集团实施战略性重组,建立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引进先进的沥青储运设备和供应链系统,实现老国企的“脱胎换骨”。

  改革成效随之显现:2023年,沥青材料公司销售收入破13亿元,实现扭亏;2024年再创新高,实现销售收入36.87亿元,跻身国内沥青销售头部企业。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也让企业员工展露笑颜。

  如今的沥青材料公司,全自动数智化生产线重塑生产场景,来自主要产区的基质沥青经铁路专用线直通库区、存入储罐,升温后再由储罐流入改性沥青生产车间,在反应釜、胶体磨带来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中充分融合,最终产出不同性能参数的改性沥青。

  “目前,我们拥有5条先进改性沥青生产线,日产能2000吨。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高速公路、市政道路以及机场跑道等各类道路建设项目。”陕西交控公路沥青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泾河产业园区副经理田林乐说。

  为解决生产过程中人工拆包上料、人工配比、人工计量、工艺不连续、能耗高、污染大、易发安全事故等问题,沥青材料公司设计了数智化工艺流程,通过“工业云平台”远程数字化监控管理实现全程智能化生产。过去需要4至5人完成的高强度投料作业,现在只需1名叉车转运托盘人员就能操作。此外,通过换热器循环加热,沥青升温时间从10小时缩短至2-3个小时,日产能提高了6倍。

  “只做沥青贸易是死路一条,一定要做产品、做科研、做产业链。”陕西交控公路沥青材料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贵轩说,经过研判,公司确定了“国内一流高端定制沥青供应商”的目标定位,整合优势资源,对产业园区重新布局,以技术、科研、管理升级为基础,从单一的贸易型企业向集沥青加工、仓储物流、贸易服务、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沥青全产业链模式转型。

  锚定发展目标,产品含“新”量也在不断提升,沥青材料公司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30多项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截至目前,已取得12项国家专利,完成3个系列10余种沥青新产品的研发制造,沥青混合搅拌罐系统获2024年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

  展望“十五五”,高贵轩信心满怀:“目前,我们在河北沧州、山东日照、广东惠州自建或合作沥青库区,实现了沥青接卸、仓储、贸易的全国网络覆盖,经营效益逐渐显现。下一步,还将以沥青进出口贸易和改性沥青海外加工为依托,在中东地区成立沥青产业子公司,‘扩圈出海’把携手发展的朋友圈越画越大。”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陕西交控集团 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