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陕西省委会
近年来,我省以“千万工程”为抓手,通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等形式,构建了系统化的人才振兴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智力保障和人才动能。农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我省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人才数量不足、培养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短板。
为此建议:
一、构建农文旅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省内高校,开设农文旅融合相关专业或课程,在涉农专业中增加文旅运营、数字化营销等内容。鼓励高校与农企合作,建立“高校+企业+乡村”协同培养机制。
二、实施“两培养两提升”机制。从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产业大户中选拔村“两委”后备人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全面提升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和致富带头人的引领指导作用。
三、突出差异化培养目标。关中平原地区侧重电商和文旅融合,重点培训直播电商、品牌推广技能。陕南地区依托生态康养和非遗文化,重点培训中医药康养、民宿管理、文化体验设计技能。陕北地区重点培训红色文化讲解、乡村旅游规划技能。
四、创新农文旅融合人才引进机制。建立面向国内外秦商的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支持秦商返乡创业兴业。探索实行弹性合作机制吸引人才,以兼职、顾问、项目合作等形式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推广“乡村CEO”制度,通过“约定基本工资+绩效奖励+股权分红”的方式吸引专业人才,完善“乡村CEO”选拔、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乡村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五、优化农文旅融合人才管理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与职称评定机制,推动“三项改革”向农文旅领域延伸,探索建立符合农文旅融合特点的人才评价制度,完善农文旅融合人才职称评定体系。探索“股权+绩效”双轨激励机制,借鉴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保底工资+绩效奖励+股权分红”的合同制管理。优化返乡创业营商环境,设立返乡创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开通“绿色通道”,为返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融资支持等服务。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