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及新材料产业规模跃升全球首位、“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及企业数20个、氢能重卡示范线年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
近年来,宝鸡聚焦“科技创新”这一核心引擎,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为支撑,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力促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厚植创新沃土 培育发展动能
2024年8月,宝鸡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市委科技委员会,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宝鸡市推进科技创新五项改革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以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主线,统筹全市科技创新资源,13条重点产业链实现科技创新平台全覆盖,鼓励行业骨干企业有效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联合组建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活动,全市各类研发平台达到349个。积极实施全市重点产业链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健全完善“群长+链长”工作机制,实施“智改数转”三年攻坚行动,绿色制造体系逐步完善。2022-2024年,宝鸡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位次前移10位;2025年5月,宝鸡成功入选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
“正是有这样良好的创新环境,我们才有信心取得更多技术上的突破,让创新从‘被动投入’变成‘主动造血’,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硬底气’。”宝鸡拓普达钛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锦说,这种“链主牵头、多方参与”的创新合力,让单个企业的创新优势逐步转化为整个链条生态的竞争优势,这些政策“组合拳”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研发热情。
深耕营商环境 加速人才聚集
宝鸡深耕营商环境“沃土”,不断创新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创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市场环境。
“我们与陕西股权交易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全市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对接机制,联合共建科技金融工作服务站11家,选派科技金融特派员68名。三年来,累计开展科技金融对接活动50余场次,服务企业4000余家。积极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金融路演活动,推介特色金融产品36款。”宝鸡市科技局局长景行军说,今年上半年,共向金融机构精准推送科技型企业1197户、再贷款需求企业197户。
聚焦重点产业人才缺口,宝鸡推行“揭榜挂帅”“专班定向”等柔性引才机制,探索“校招企用、校企共用”“政招企用”“企招政助”“项目引才”“‘组团式’招才”等创新人才引育用留模式,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用留,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三年来,全市新增省级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40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青年科技新星等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38人。
同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汽车产业学院、钛产业产教联合体、低空智能飞行研究院等一批产教融合机构已挂牌成立。累计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2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博士后创新基地4个、引智示范基地3个。近三年,宝鸡共推送省内外高校科技成果2000余项,转化落地科技成果554项,1090项科技成果实现单列管理。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50亿元,居全省前列。
(记者 刘楠)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