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王雅 记者 韩永国)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但参政议政的热情却丝毫不减。11月13日,政协咸阳市第九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召开。与会常委和委员齐聚一堂,以饱满的履职热情和务实的建言姿态,共同为推动咸阳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市政协常委胡平首先聚焦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建议,通过联合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高校共建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中试孵化平台,促进西安科教资源与咸阳产业空间深度融合,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全链条创新生态。同时,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与交大创新港共建"科学家+工程师"团队,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示范样板,并联合西安成立制造业人才创新联盟,推动高端人才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而产业的健康发展更需要科学布局和精准定位。 市政协常委董利军建议,精准布局推动差异化发展,围绕全省重点产业方向整合产业链,明确各园区功能定位。通过做强标志性产业链群,聚焦各开发区1-2个标志性产业,绘制“五链耦合”图谱精准补链强链,加快形成“一区一品、各有特色”的产业格局。同时推动融链共生,支持龙头企业将优质中小企业纳入供应链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鼓励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跨区共建,并依托电子显示、太阳能光伏等优势产业积极融入西安重点产业链,在细分领域打造关键环节,实现产业互联互补。
产业的繁荣最终要服务于民生改善,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城乡。 如果说经济发展是城市的硬实力,那么社会民生就是城市的温度所在。市政协常委贾战通带着扎实的调研成果,就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提出了系统建议,立足“科技、绿色、质量、品牌”农业定位,加大种业创新投入,发展智慧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健全质量追溯体系,推动五大重点产业升级;依托“咸阳马栏红”等品牌组建销售联盟,建设出口基地,完善流通体系。同时拓展三产融合,挖掘农耕文化资源,培育农文旅新业态,发展农村电商和新型经营主体。此外,强化政策扶持,设立村集体发展基金,推广多元发展模式,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而城市的未来更需要激发青年人的创造活力。 市政协常委崔颖冀则聚焦青年发展,他提出打造青年“乐业之城”的建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科技产业、平台经济等青年友好型产业,提供更多适配青年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优化就业结构。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延伸青年创业服务链条,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开通创业贷款绿色通道,实现“线上一键申请、线下一次办结”。同时强化就业服务保障,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青年就业服务窗口,在高校设置人才就业创业驿站,加强就业补贴政策的宣传落实,全方位支持青年就业创业。
青年为城市注入活力,而城市的魅力提升则需要文化与安全的双重加持。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也离不开安全底线的保障。市政协委员门亚玲建议,构建“文旅+医疗+养老”多元产业体系,发展中医药康养、地热养生等业态。此外开展“引客入咸”系列活动,策划文化名人游、书法创作等项目,承办全国性文化演艺和体育赛事,建立长效传播机制,提升咸阳知名度。
在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发展吸引力的同时,筑牢安全防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前提。 市政协委员时雅男建议,严把项目准入关口,落实联合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结合区域承载力全面审核新建项目工艺、布局及自动化水平,严防淘汰落后产能和不合规项目落地。同时推动规范与柔性执法并重,完善安全生产"减免责清单",对轻微初犯实施首违不罚;建立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优化检查频次,强化对高风险企业帮扶,并运用信用监管实施联合惩戒。此外,建立重大风险精准防控机制,针对工业园区、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开展定期研判和全面摸排,实行"清单交办、闭环管理、销号整改",确保风险可控。
六个发言,六个维度,犹如六根支柱,共同支撑起咸阳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市政协主席李晓静表示,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部署上来。要精准把握咸阳“十五五”发展新阶段特征,围绕市委“131”工作布局,深调研、建真言,为编制好“十五五”规划贡献智慧。要广泛汇聚团结兴咸的强大合力,健全协商民主机制,提升履职效能,并扎实做好当前工作,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奋力谱写咸阳政协事业新篇章。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