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色包袱”到“绿色财富”的美丽蝶变——榆林市政协建言工业固废综合治理侧记

2025-11-06 08:31:15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 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战略地位突出,肩负着“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任,在全国能源保障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记者 许鹏

  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战略地位突出,肩负着“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任,在全国能源保障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伴随产生的大量工业固体废物却成为榆林绿色发展的掣肘。

  10月17日,榆林市政协召开五届十六次常委会会议,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汇聚一堂,就如何破解固废治理,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开展专题协商。

  为开好此次专题协商会,按照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安排,9月22日至30日,市政协副主席拓耀飞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先后赴山西、内蒙古、宁夏、山东等4省10市的14家企业和榆林市部分企业考察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详细了解市内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方面的政策创新和先进经验,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市发改委数据显示,榆林市产生的工业固废主要包括煤矸石、粉煤灰、气化渣、电石渣、镁渣和脱硫石膏等6大类。2024年,全市工业固废产生量已达7800多万吨,约占全省总量的40%。若不能有效破解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难题,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更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严重制约榆林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榆林市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方面主要存在几个问题:从顶层设计来看,战略性规划缺乏针对性与精准落地路径、法规政策体系不健全、固废产品市场消纳保障机制不足;从技术层面来看,工业固废预处理与分选技术存在瓶颈、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不成熟。为此,市工信局建议,强化规划、健全法规,实现从“省纲”到“市策”的精准落地,构建“刚柔并济”的政策体系,培育市场生态以破解产品消纳瓶颈。同时,针对大宗固废攻坚高值化利用难题,要创新技术,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体制机制是固废处置的保障因素,因此,市发改委建议,尽快搭建固废管理的“四梁八柱”:聚焦打造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总目标,出台《榆林市“十四五”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榆林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方案》等文件,构建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三级资源循环体系,围绕绿色建工建材、井下充填、矿坑回填、高值化利用四大板块谋划项目,高位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建设。

  榆阳区是榆林市重要的产煤区,对于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长期依赖填埋、堆放处理,既占用土地、引发污染,又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榆阳区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大力引进先进工艺技术,推动煤矸石在生态修复、建材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形成了“变废为宝”的良性循环。

  府谷县也是榆林固废产生的主要县区,尤其是辖区产生的镁渣,综合利用率不足40%。为此,府谷县建议,对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的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建立“要素保障优先”机制;开通环评、土地、林业、水保等审批“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作为煤炭主管部门,市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搭建煤矸石深加工利用协同平台、打通产业沟通壁垒,组建“榆林市煤矸石深加工利用产业联盟”,整合煤矿企业(矸石产出方)、建材企业(如环保砖厂、新型建材厂)、技术研发机构(如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搭建常态化无障碍沟通渠道。

  对于大宗固废处置和综合利用,政府部门应占据主导地位,为此,榆神工业区管委会建议,加大对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研究;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利用。

  固废处置要实现综合利用,回收加工是一方面,其次是要能实现废弃物二次利用,让固废产生新的价值和消纳市场。榆林市庆岩煤化公司有关负责人建议政府加大绿色产品采购比例,由市政府牵头,研究制定在市政基础设施、交通道路、政府投资工程等公共项目中优先采购或强制使用符合标准的固废建材产品的政策措施,明确项目工程固废建材使用比例和要求,为固废建材提供稳定的初始市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设立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加快完善固废建材产品的标准认证与标识体系。

  “看得出,大家的调研花了大力气、下了真功夫,也取得了好效果。”市委常委、副市长贺湘如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表示,本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榆林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调研报告》情况摸得清、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实,为推进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下一步,市政府计划将固废综合利用攻坚战纳入全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梳理现有政策,研究制定项目建设从要素保障、资金奖补、产品推广到宣传引导等一系列政策制度。

  市政协主席王华胜要求,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积极发挥政协民主监督职能,通过提案、视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种方式,对相关建议的采纳、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推动协商成果“开花结果”。对于破解工业固废难题,他表示,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希望广大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大环保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希望科研机构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为推进榆林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汇聚磅礴力量。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黑色包袱 工业固废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