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陕县梅子镇南昌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猕猴桃丰收季,空气中弥漫着成熟果实散发的香甜气息。宁陕县政协帮扶的梅子镇南昌村猕猴桃产业园区内,呈现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再等一周左右,就能大规模采摘、销售了。”南昌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兴平站在自家果园里,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眼神里满是对丰收的期待。他的果园里,猕猴桃树郁郁葱葱。“我种植的这些猕猴桃,预计能收1万斤果子,毛收入大概有8万元。”王兴平兴奋地说道。今年,他在果园里投入了2万余元用于科学管理,扣除成本后,纯利润将超过5万元。
除了处理村内事务,王兴平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果园里,他对猕猴桃的种植管理可谓是轻车熟路。“施肥、剪枝、疏芽、授粉、疏果、除草,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种植猕猴桃是个精细活儿,一点懒都偷不了。”他一边熟练地修剪着枝条,一边侃侃而谈。2018年,王兴平跟随村委考察团赴陕西周至、眉县等地学习先进的猕猴桃种植技术。回村后,他不顾众人的质疑,毅然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始试种猕猴桃。此后,他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勤恳钻研种植技术,不断摸索适合南昌村土壤和气候的种植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种出的猕猴桃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在南昌村都是数一数二的。
示范效应很快显现出来,不少村民看到种猕猴桃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纷纷加入了种植行列。从最初寥寥数户的尝试,到如今20余户的积极参与,猕猴桃产业在南昌村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村里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和品牌价值,县政协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紧密协同,齐心协力为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先后推动成立了女王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让村民们能够抱团发展,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建设标准化产业园区,为猕猴桃的种植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环境;引进分选加工生产线,提高了猕猴桃的附加值;并且成功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完成了自主品牌注册。随着“翠香”猕猴桃声名渐响,它那软糯绵密、酸甜适中、果肉细腻的独特口感,如同磁石般吸引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目光。
县政协委员、派驻南昌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杨恩鑫自豪地介绍说:“今年在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又新增3户挂果农户,总产量预计突破10万斤,产值约60万元,比去年有了明显的增长。”
“我们的猕猴桃很畅销,早已销往全国各地。今年光是老顾客提前预订的就将近2万斤。”南昌村党支部书记陈登华站在果园的高处,望着漫山遍野即将丰收的果园,信心满满地说道。他表示,下一步南昌村将持续推进猕猴桃产业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做优品质、做强品牌,让这一枚枚小小的“金果果”,真正成为村民致富的“幸福果”。(实习记者 庞浩楠 通讯员 杨卓 记者 唐冰)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