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 在秦岭腹地,缠绵的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宁陕县梅子镇南昌村被一层薄雾温柔地笼罩着,空气中弥漫着水汽,阵阵凉意袭来。近日,在村委会活动室里,宁陕县政协常委、派驻南昌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杨恩鑫和黄志安,热烈地讨论着猕猴桃的销路问题。
“再过十来天,猕猴桃就要大量上市了,咱们可得再加把劲联系销路,得让群众的果子赶紧变成票子啊!”杨恩鑫一脸焦急地说道,紧接着又坚定地表示,“村上发展特色产业,咱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必须带头支持,我先预订100斤!”
猕猴桃,作为南昌村的传统产业,承载着群众增收致富的希望。为了让这小小的猕猴桃变成“金果果”,杨恩鑫和黄志安可没少下功夫。从早期的猕猴桃剪枝、施肥、授粉,到科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他们都与村干部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并肩劳作,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他们精心协助产品包装设计,千方百计地帮助拓宽销售渠道,旨在让群众的收入再上新台阶。
时间回溯到2023年3月,刚到南昌村不久的杨恩鑫,在一次院落会上听到了群众的心声。女王坪组的水池因为地基下沉、年久失修,出现了漏水的情况,群众饮用自来水成了难题。听到这个消息后,杨恩鑫一刻也没有耽搁,立刻赶到现场查看情况。随后,他马不停蹄地前往有关部门汇报,凭借着自己的执着和努力,争取到资金6000元,对水池进行了加固维修。当清澈的自来水再次流进群众家中时,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走访过程中,杨恩鑫了解到柳树沟组的水泥路因连续降雨发生了大面积塌方,800余米的道路成了断头路。这不仅让该组20余户群众出行极为不便,到梅子镇办事要绕行20余公里路程,还严重影响了群众中药材的种植和运输。面对这一难题,部分群众抱怨:“我们对驻村工作队工作满不满意?等你们把这段断头路打通了再说!”
面对群众的质疑和期盼,杨恩鑫没有退缩,他坚定地接过话来:“大家有难题,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此后,他先后多次前往县财政、交通、移民工作站等单位,一趟又一趟地奔波,一次又一次地反映情况,只为了能为群众争取到修路的资金。在村组干部、驻村四支队伍和该组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8天的艰苦奋战,困扰群众好几年的断头路终于被修通。随后,杨恩鑫又多方奔走争取资金,对损毁路面重新铺设了水泥路,对护坎进行了维修、加固,彻底解决了该组群众出行不便的难题。
“一定要为群众办实在事,当群众贴心人,群众才会信任我们。”细数两年多的驻村工作,杨恩鑫就像一本活账本,对每一件事都记得清清楚楚。2023年7月,争取到600米管道,解决了部分群众自来水管道破损的问题;2023年12月,争取到省政协慈善捐款10000元,对该村两名尿毒症患者进行了补助,还争取到政协委员善款5000元,对患癫痫病的群众进行了帮助;2024年4月,争取资金建设南昌村人饮工程,提升了银洞组部分群众及村委会群众的安全饮水质量;2024年8月,协调争取爱心助学金,资助南昌村5名困难家庭大学新生;2025年5月,他又争取资金,维修了3处村级道路塌方路面……
驻村两年多时间,杨恩鑫牵头争取资金50余万元用于改善村容村貌。他还积极帮带销售2万余元的猕猴桃、蜂蜜、核桃等农副产品,为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他解决了涉及群众出行、生产生活等揪心事30件,调解矛盾纠纷4件,为群众申报外出交通费补助、求职补贴、养老及高龄认证、合疗缴费等实事80余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驻村工作队员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群众心中真正的贴心人。(通讯员 杨卓 唐安)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