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林豹: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 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数字产业体系

2023-07-26 10:12:15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从全国看,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22年,全国数字经济总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国民经济的41.5%,与第二产业产值相当,同比增长10.3%,高于GDP名义增速4.98个百分点。从陕西看,2022年,我省数字经济规模首次超过1万亿元,增速达到13.9%,半导体、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马伟东 摄

  7月26日上午,陕西省政协召开“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座谈会。

  省政协常委、教育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电子信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燕林豹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体现了对陕西数字经济发展的殷切希望,为陕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从全国看,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22年,全国数字经济总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国民经济的41.5%,与第二产业产值相当,同比增长10.3%,高于GDP名义增速4.98个百分点。从陕西看,2022年,我省数字经济规模首次超过1万亿元,增速达到13.9%,半导体、智能终端、大数据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从数字经济规模上比较,我省数字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0%左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追超空间;我省数字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低于全国平均的7.8%;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上比较,我省数字产业化水平居全国第13位,但产业数字化水平居全国第17位,说明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不够,赋能不够。从企业数字化转型来看,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较慢,企业间“数字孤岛”很多,数据资源要素还没有有效发挥。因此,培育壮大我省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数字产业体系,必须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固底板,在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推进企业和高校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上实现突破。在陕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共有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6个,其中涉及信号处理、宽禁带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的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共有6个;涉及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共有30个。与其他省份比较,我省在数字经济领域创新资源富集、创新潜力巨大,要切实发挥好相关重点实验室的创新优势,支持华为、三星、中兴、陕西电子、奕斯伟等省内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相关重点实验室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以问题为导向,共同开展数字经济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环节攻关,打通创新协同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路径,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实现新突破,筑牢数字经济“底板”。

  二是聚焦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上实现突破。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大型企业基础较好,但由于产业“护城河”较宽,市场相对稳定,主动转型的意愿不足;中小企业由于数字化转型风险高、投资回收周期长,转型的步伐较慢。因此对于大型企业,要按照组织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研发制造数字化的发展路径,支持企业首先搭建内部管理的“一张网、一朵云、一个平台”,再逐步向生产制造领域拓展延伸,建设“黑灯工厂”“示范工厂”,实现研发、制造、销售、供应链管理的全数字化链条。对于中小型企业,要坚持示范引领,强化配套支撑,支持企业对关键经营单元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一方面要加大对“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优势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优势企业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另一方面要培育专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如三一重工、陕西电子西北机器等,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交钥匙”工程。

  三是聚焦数字经济主攻方向,在产业统筹布局上实现突破。在研发端,先进计算、网络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光电子、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产业前沿领域正在蓬勃发展,我省要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的科研优势,支持重点科研机构大力攻关微纳电子与碳基芯片、信息光子、生成式AI、高通量理论与计算、抗量子密码等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力争实现突破性成果,增强数字产业源头供给能力。在产业端,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按照国家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和我省产业发展思路,依托产业链“链主”等骨干企业,整合力量,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防止产业分散式投资、同一领域产业项目重复投资,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发展。

编辑: 穆小蕊

相关热词: 燕林豹 陕西特色 数字产业体系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