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响文化品牌 赋能陕西高质量发展——省政协“推动陕西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界别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2023-10-26 08:19:02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省政协“推动陕西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界别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省政协常委、民建陕西省委会秘书长宋杨代表省民建:

  创新地方戏剧发展路径 打造陕西特色文化品牌

  一、完善基础资料。一是持续开展陕西地方戏曲调查与整理工作,建设陕西地方戏曲数据库。二是推进戏曲文献资料整理,出版《陕西戏曲全书》等大型系列丛书,形成系列经典戏曲研究品牌。

  二、推进精品创作。一是以“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戏剧大奖为引领,深挖我省历史人文资源,充分展现陕西历史人物事件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二是聚焦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创作推出一批反映新变化、新风貌、新气象的优秀地方戏曲剧目。三是打造一批由新排剧目与传统剧目新旧交融、相互促进的陕西地方戏曲剧目品牌。

  三、开发数字场景。一是坚持线下线上融合、演出演播并举,鼓励和支持头部戏曲院团演出机构培育线上演播项目,培育新用户群体。二是发挥国有文化旅游集团资金、技术优势,运用数字化手段表现传统戏曲,发展戏曲微剧目、微选段等适合群众文化消费喜好的数字化戏曲作品。

  四、加强创新转化。一是推进戏曲与影视、动漫等其他陕西代表性文化品牌的融合,推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地方戏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游戏等文化产品。二是推进戏曲与旅游产业融合。在西安推动建设“戏曲+旅游”项目,打造集观演、体验、休闲、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秦腔文旅中心。

  五、优化人才支撑。一是推进西安戏剧学院专业性高校建设步伐,加快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二是在中小学设立地方戏曲通识课程、戏曲选修课,设立戏曲特色中小学,引导和支持学校开展地方戏曲研学活动,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戏曲素养。

  民进陕西省委会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仝斌代表省民进:

  以小见大 探索小剧场话剧繁荣陕西演艺市场新路径

  投入成本高、创作周期长、回收资金慢、推广运营难等诸多问题,是当前大型舞台剧的困境。在繁荣发展大型舞台戏剧的同时,着眼于符合文化市场消费需求的小型舞台剧(小剧场话剧),也是当下推动文化产品消费的又一路径。

  (一)依托“大节庆”,开辟“小戏节”。通过举办小剧场戏剧节,激发我省文艺院团创作活力,发觉新人,培育人才,对繁荣我省戏剧市场有着积极的作用。依托陕西省重大文化赛事(节庆)“陕西省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陕西省阅读文化节”等开辟“小剧场戏剧节”。以“小戏节”孕育出符合陕派文化、地域特色、三秦风格的小型舞台戏剧作品,以小投入、大收益、长效益的特点不断推陈出新、守正创新,营造繁荣气象。

  (二)依托“商业体”,盘活“小空间”。当前,我省可用于开展营业性演出场所的小剧场并不多,有限的演出空间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建议在有关部门的推动、鼓励、扶持下,激发大型商业体、文化街区、旅游景区、电影院等,充分利用不同空间,打造小剧场文化场所新业态。

  (三)以“小”见“大”,推进我省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陕西独特的文化资源,坚持守正创新、繁荣陕派文艺的发展理念,探索小剧场话剧繁荣陕西演艺市场新路径,探索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新样态,形成以“小”见“大”的文化产业链,打造陕派小剧场话剧品牌,促进陕西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发展,为加快陕西文化强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省政协文史委专家、文化学者雷达:

  保护发展秦域地方民间音乐是繁荣陕西演艺艺术的重要途径

  就民间音乐而言,陕西有两大优势。一个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西安鼓乐;一个是以“古”为主要标志的所有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和民间戏曲、曲艺音乐等)。与诗歌、散文、戏剧相比,其音乐文化积淀很深、很古、很广、很特别,这就使它必然具有“古”“特”“广”“深”的属性,为其他各省所不及。

  就音乐非遗保护而言,那龙头就是西安鼓乐,龙身就是陕北、关中、陕南三地的所有民间音乐。保护发展秦域地方民间音乐,对我省深挖民间艺术潜力、张扬艺术个性、繁荣演艺艺术创作,为人民奉献艺术大餐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面临的严重问题是,已收集整理的民间音乐资料,丢的丢,坏的坏,散失的散失。1979年至2009年的三十年间,我参与了文化部组织发起的全国民间文艺十大卷(陕西卷)的编撰工作。喜见十大卷出版,自然是异常兴奋,但看到大量没有入卷资料的散失,却不得不焦急万分。

  为此,我强烈呼吁并建议:

  (一)加强西安鼓乐研究队伍建设,深化其理论研究。

  (二)出版李石根先生遗著《西安鼓乐传统艺术浅识》,组建民间小乐队,做好西安鼓乐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工作,使其深入群众,为保护、利用、传递这张名牌,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三)延续十大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伟大工程,做好其善后收尾工作。主要是组织全省十市文化部门收集整理未编入国家卷的所有民间音乐资料,编辑出版《陕西民间音乐大全》(声乐、器乐两卷)丛书。

  省政协委员、致公党陕西省委会常委朱小艳代表省致公党:

  全面深化文旅融合 推进“文化陕西”品牌建设

  一、把握市场趋势,提升文旅产品服务质量,推进“文化陕西”品牌建设。一是丰富陕西特色演艺、观光、休闲、度假等线上线下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精品项目,打造贴合市场的消费体系。二是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打造关中文化、秦岭文化、丝路文化等新型文化带。三是实施“文化陕西”品牌战略。创造新的品牌效应,将陕西丰富的文化和旅游创意转化为品牌。四是实施重大工程带动战略,真正打造出非遗振兴的古城文化旅游样板。

  二、提炼中华历史文化精神,坚持科技赋能,推进“文化陕西”品牌建设。一是加强本地历史文化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布局、产品转化,实现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文化资源、民俗资源、乡村资源创新式传承。二是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历史文化IP的深度宣传短片,让文化和宝藏“活”起来。三是数字经济加持文旅产业,增强文化消费动力。四是打造智能化景区等,把实景游戏、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引入传统文化教育与旅游休闲、度假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探索创新模式,全面深化文旅融合,推进“文化陕西”品牌建设。一是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在制定保护规划的同时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实施文物建筑基础性保护工程,尽可能保留历史信息和文化记忆。二是在历史文化依托、核心文化定位上对文旅融合项目进行全盘指导规划,促进旅游商品精品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三是文旅融合开发要体现“天人合一”发展理念。持续宣传城乡发展与自然相协调的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城市文旅肌理。

  西安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刚代表西安音乐学院:

  发挥西音专业优势 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深度开发“陕西音乐”文化品牌

  一、加大原创音乐创作扶持力度,提升“陕西音乐”品牌的影响力。一是扶持成立西音西北音乐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不仅有利于实现民族地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还能为推动“陕西音乐”焕发生机、走向世界积蓄更多能量和底蕴。二是建立“陕西音乐”数据库,让珍贵的音乐资源成为文化传承和创作的宝贵源泉,推动陕西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原创音乐节,实现以演出市场的活跃及消费拉动,最终达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齐头并进发展。

  二、增添音乐之城活力,提升“陕西音乐”品牌与文旅融合的吸引力。一是打造城市音乐文化品牌,以高雅音乐为载体唤醒城市记忆,以特色街区文化绘就城市音乐地图,让更多市民游客在非遗文化、艺术欣赏、互动体验中开启人文探索之旅。二是以高雅音乐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辐射作用,让陕西传统文化精神和古典高雅艺术相结合,进而普惠更多人群。三是建设“城市音乐会客厅”。通过专业艺术院校与城市融合共建,实现公共文化产品持续有效供给。

  三、融入国家主流文化工程,提升“陕西音乐”品牌传播力。一是推动红色音乐新发展。积极打造具有思想内涵和育人功能的红色音乐文化品牌,引领大众审美和精神需求,涵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认同。二是讲好新时代黄河音乐文化故事。依托西音搭建黄河音乐文化的集聚高地,推动黄河流域文化事业一体化发展。三是以音乐助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用音乐架起各国文化相通的友谊桥梁。

  省政协委员、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尚飞林:

  推进陕北民歌发展的几点建议

  陕北民歌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互交融状态下产生的艺术瑰宝,但随着农耕文化的逐渐消弱,保护、传承、发展的工作更加责任重大。保护传承是一切工作的因,有了保护与传承,我们才能有发展的果,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了发展,保护和传承也就失去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搞好创作环境建设,为艺术家们创造良好的创作、工作环境,当好“店小二”,促进民族民间音乐发展。

  二是现在的陕北民歌新作品少,尤其对成千上万首民歌宝库的挖掘更是远远不够。要多组织创作者深入生活,挖掘整理好的音乐作品,提供给一线的演唱者,丰富文艺舞台,给人民大众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要有长远打算,多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当然不仅仅是歌唱者,还应该包括民歌研究和创作者在内。要多关心为陕北民歌收集、整理、创新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同志,需要对他们的研究成果、文艺作品进行合理的应用和推广。

  三是对于艺术活动和创作,包括发展布局还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和讨论。大家都知道,没有重点就没有很好的创造力和发展力,因此要深入到一线去,而不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真正了解、掌握陕北民歌的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总之,我们要齐心协力,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把这一具有创造性、发展性的理论思想,全面贯彻落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推进陕北民歌的深层次保护、传承和发展,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贡献精品力作。

  省文联专职副主席蔺雨:

  擦亮“长安画派”文化品牌赋能新时代陕西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长安画派”等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定期举办作品展和高峰论坛,宣传长安画派、讲好陕西故事。出台扶持“长安画派”发展的相关文件,做好品牌建设、统筹多方资源、构建转化机制。

  二、大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调动各方力量,对长安画派的艺术原作、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开展抢救性发掘和保护。二是借助西部影视优势,探索影视项目与长安画派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建议陕旅影视、陕文投影视、陕广影视等尽快达成合作意向、形成专项方案、推出相关成果。三是巩固阵地,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推进长安画派美术馆建设。

  三、持续发力,提升影响。一是依托长安画派艺术中心,通过拍卖、市场交易、私人交易和捐献等方式,不断丰富长安画派原作库。搭建更多交流平台,创造更多展示机会,不断提升长安画派影响力。二是编撰《“长安画派”文献集》,创办《长安画派》季刊,系统梳理长安画派前期各方研究成果,系统总结长安画派艺术成就。三是策划开展长安画派精神系列采风写生活动,助力艺术家创作更多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作品。

  四、关注长远发展,加强组织保障。认真落实我省“十四五”规划要求,成立振兴“长安画派”领导小组,结合“陕西百名青年文艺家扶持计划”和省级“六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协调推进经费保障,不断强化人才扶持引领,在艺术创作实践中选拔和培养人才,助力长安画派更好传承与发展。

  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党红岩:

  陕西的金字招牌:秦派民乐

  推动陕西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培育“文化陕西”品牌,加强“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提升陕西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秦派民乐,聚天时地利人和,首当其冲。秦派民乐有着很高的群众认知度、业内专业引领性、风格特殊和典型性,为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乐派各门类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典型突出,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

  建议省政协将“秦派民乐”纳入“推动陕西特色文化品牌建设”议题,成为“文化陕西”品牌之一,让“秦派民乐”品牌在这一平台为新时期陕西高质量发展摇旗呐喊、鼓劲加油,更进一步提高秦派民乐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指定相关文化单位(如:陕歌等),落实推动秦派民乐这一“陕西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的各项工作。

  陕歌1940年诞生于战火年代的延安,80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战线上最给力的战士,更是新时期弘扬正能量、讴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坚强队伍,是秦派民乐以及歌剧、舞剧等艺术的传承、发展、创造者。建议省委宣传部多关注陕歌的发展和艺术家群体,并给予大力支持。

  建议省财政厅、省文旅厅进一步关注“秦派民乐”发展,在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艺术基金、创作资助项目以及精品剧目推广交流项目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

  进一步做好文旅惠民演出平台,加大“秦派民乐”项目的支持力度,给予票价补贴,让人民群众能够进到音乐厅享受到高水平的“秦派民乐”音乐。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省政协 座谈会 文化品牌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