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省政协召开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理论研讨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新使命深入开展实践总结和理论研讨交流,努力推动我省人民政协事业以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发展。本报从即日起陆续刊发大会交流发言摘编,以供学习交流。

宝鸡市政协副主席张田力 记者 杜静波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人民政协担当新使命新任务的根本遵循,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悟,在实践和理论的双向互动中,准确把握政协在新时代的性质定位,坚守政协初心与使命,始终站在第一线,以新思路、新实践、新作为,不断推动新时代政协工作创新发展。
一、把握性质定位,筑牢政治初心
政协组织是政治组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政协的初心所在。各级政协要牢牢扛起思想政治引领重任,不忘初心使命,继承光荣传统,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在政协历史中把准初心之要。人民政协70年辉煌历史和新时代人民政协实践过程,深刻阐明了党对政协工作规律的全面把握,充分体现了政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
二是在政协定位中把准初心之重。人民政协是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进一步廓清了政协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为政协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是在政协任务中把准初心之事。新修订的政协章程从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方面,赋予政协新的历史使命。各级政协要立足新时代政协的新使命,以政治视角考量问题,以政治标准明辨是非,以政治担当履职尽责,从“做了什么”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
二、聚焦双向发力,彰显制度初心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两方面双向发力,是人民政协制度设计初衷的新发展。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需要把双向发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履职工作全过程,以崇尚创新持续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牢固树立抓政协工作必须首先抓好党建的观念,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从严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两个全覆盖”。筑牢政治根基,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中央和省市委对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二是创新制度机制。研究和制定双向发力的运作机制和方法,不断拓宽群众有序参与协商民主的渠道路径,让政协走进群众、让群众走进政协。建立委员履职情况和效果评估机制,加大对委员双向发力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为各级政协组织开展双向发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三是广泛凝聚共识。加强委员与其所代表群众的联系,强化委员责任担当,鼓励委员经常深入基层,开展灵活多样的履职活动,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参与协商议政、扶贫慈善等活动。建立委员远程协商、网络议政等新渠道,把凝聚共识建立在更加广泛、强大、牢固的社会基础上,实现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的双飞跃。
三、提高工作质量,展现履职初心
人民政协植根于人民,履职为民是政协不忘初心的价值追求。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必须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把群众所思、所盼、所忧作为“第一信号”,在用好“调研权”、用活“参与权”、用足“话语权”上下功夫。
一是紧贴中心为民议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原则。聚焦“五个扎实”和追赶超越、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大工作,协助党委和政府破解发展难题、加速经济转型,是政协履职工作的重点。宝鸡政协成功举办宝鸡发展大会,提升了宝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产生的叠加效应仍在持续发酵,必将对全市长远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二是开放政协为民建言。扩大群众参政议政范围,着力在畅通渠道、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发挥委员与群众联系紧密的优势,广泛收集委员意见建议,吸纳梳理各界声音,充分发挥政协智库专家特长,按照“少而精、精而专、专而深”的要求,找准切入点,摸清底数,找到方案,主动协商,努力使专门协商机构“精”出质量、“深”出水平、“专”出特色,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三是团结各界为民出力。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等民生问题,选择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课题积极履职,协商议政注重识民情、接地气,反映社情民意做到察民意、听民声,帮助群众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专委会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委员“动”起来、履职“实”起来、政协“活”起来,不断扩大政协影响力,树立政协新形象,干出政协新业绩。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