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宁雅
在生活的舞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身体有残缺,但他们的心灵却无比强大。有这样一群工作者,他们用爱与奉献、责任和担当为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他们就是残疾人工作者。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默默地在基层残疾人专委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她就是宝鸡市金台区卧龙寺街道残疾人联合会的残疾人工作者白宁雅,她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残疾人朋友们前行的道路。
走进残联办公室,她的桌面放着一叠笔记本,详细记录着十多年来的日常笔记和会议记录,那是她的百宝箱,记录了残疾人工作的点点滴滴。打开文件柜,整齐的资料盒里都是残联工作的痕迹,办公室一面墙上悬挂着许多锦旗,另一面墙上挂着金色闪闪的荣誉奖牌。每当有人问她,是什么信念支撑着她在残疾人岗位一干就是15年,她总是淡淡一笑,说道:“因为我心里装着残疾人,他们每次见到我时发自内心的微笑就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一面面锦旗是荣誉更是责任。”
残疾人工作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它的特殊性和挑战性,特别是跟听力障碍和智力障碍人群交流,对她来说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挑战。如何走进他们生活中,怎样和残疾人去交流,多年工作下来,她积累了不少经验。她曾和老师学习了简单的手语,参加过短期的手语培训班。
刘江鸿和胡晓华是一对听力障碍残疾人夫妻,他们来自甘肃,和白宁雅住同一小区,自从相识后,他们相处得胜似亲人。白宁雅常说,刘江鸿夫妇远道而来,在宝鸡从事服务行业,在这边没有亲人,多帮助他们是我应该做的。更何况服务残疾人无边界,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管你来自何方,只要是生活在卧龙寺辖区的残疾人,我们都将义不容辞地为他们服务”。
前几年,刘江鸿夫妇的儿子还小,他们夫妻俩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经常下班很晚,孩子放学后就由他们的白姐代管,一管就是五年多。自从有了微信,她们之间的交流更方便了,发微信相互鼓励,其中最感人的是她俩都因自己残疾的身体,怕影响孩子被同学瞧不起,努力使自己变得更优秀,让孩子懂得残疾人父母并不比别人差,言传身教正己正人。
正是这份信念、责任和担当激励着白宁雅,她说能为残疾人服务,是她这辈子最荣耀的事情。陈师傅是辖区的视力一级残疾人,妻子患上子宫癌,命运的折磨一度让他失去生活的勇气,作为残疾人工作者的白宁雅入户了解后,积极开导他并鼓励陈师傅要勇于接受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陈师傅家出来后,她就多方协调,为陈师傅联系去学习盲人按摩技能,在她的帮助下,陈师傅开了一家盲人按摩店,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陈师傅学习按摩技术悟性很高,很快就掌握了按摩技术要领,加之他待人温和,按摩店的生意还算不错,经济收入提高了,有钱给妻子看病了,妻子的病情逐渐好转。在这期间,白宁雅为他们申请了残疾人自主创业补助金,用于他们小店装修,现在按摩店生意红红火火,陈师傅妻子的病多年来也控制得很好,陈师傅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也找到心仪的工作,现在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每当陈师傅的妻子说起白宁雅,总是热泪盈眶,2021年4月,在街道残联开展的活动中,陈师傅的妻子在发言中说:“小白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她是我们家的福星,也是我们残疾人的福星。”
当白宁雅听到残疾人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她很感动,并表示:“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为他们遮风挡雨,这样我心里才踏实。”
其实白宁雅也是一名残疾人,小时候的一次事故让她失去了左手的三个手指,她也曾有过人生的低谷,生活工作中也曾受到过不一样的眼光,所以她深知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更需要关爱,他们的权益更需要全社会来共同维护。
2022年冬天,龙丰村拆迁改造,在龙丰村的视力残疾人张志要搬家时,白宁雅组织工作人员去他家里帮忙一起收拾东西,帮他搬家。卧龙社区残疾人樊凡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要有时间白宁雅就会和樊凡联系,用白宁雅的话说,只要樊凡接电话她心里就踏实。精神残疾人晓杰疫情期间因长时间居家,情绪烦躁导致失眠,和父母吵架,晓杰爸爸扬言要将她送去托养,情急之下,晓杰妈妈给白宁雅打电话,希望她能帮忙。白宁雅每天只能通过打电话、发视频陪晓杰聊天,开导她、像大姐姐一样陪她、给她精神鼓励。经过一个星期的帮助,晓杰渐渐恢复了平静,家庭气氛也开始好转,直到现在,晓杰和她的白姐姐仍在保持联系,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心姐妹。像这样琐碎的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平凡的事每天都在做,就折射出平凡中的伟大,白宁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残疾人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对于残疾人来说,辅助器具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实现独立生活的重要支撑。无论是行动不便的肢体残疾人需要的轮椅、拐杖,还是视力障碍者依赖的盲杖、助视器,亦或是听力受损者使用的助听器,这些辅助器具都如同他们的“另一双手”“另一双眼睛”“另一双耳朵”,给予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卧龙寺辖区共有残疾人453人,白宁雅对每个人的残疾等级、残疾类别总是能脱口而出。自从辅助器具网上申请工作开始之后,她先罗列出每一位残疾人可能需要哪类辅助器具,做到精准梳理每一位残疾人的需求。她带领工作人员深入村社区残疾人家中,逐户走访残疾人家庭,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和实际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白宁雅为有辅助器具需求的138户残疾人申请了护理床、轮椅、洗浴凳、手杖等140件物品,不但解决他们的出行问题,更是把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和关爱送到他们家中。
她经常说,每一次的走访,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看到残疾朋友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境,使她更加坚定了为残疾人提供帮助的决心。在白宁雅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生活积极乐观、向阳而生的精神的影响下,她的儿子在高中一年级时就加入到宝鸡市彩虹桥助残服务中心的队伍中,注册完成助残志愿者会员,累计服务超过一千小时。在白宁雅的带领下,卧龙寺残疾人工作连续14年被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单位,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白宁雅常说,她要感谢残疾人,残疾人朋友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时常鼓励着她一路前行,正是有了他们才造就了今天的自己。残联工作复杂多样,随时都有新的工作任务和新的政策需要宣传,这些只是日常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也是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日常,平凡而简单,琐碎又繁忙,虽不壮阔,却充满着人情之美。她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在这个温暖的社会大家庭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