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一场以“聚力文化强县建设助推宜君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为主题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通过“线上+线下”汇聚智慧,政协委员、行业专家与职能部门负责人共聚一堂,从数字赋能到IP活化,从农旅融合到人才引育,一系列带着泥土芬芳的“金点子”,为破解文化资源“富矿”转化难题开出精准药方。

会前,由县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牵头的调研组,化身“文化侦探”,走进彭祖药谷的药田栈道,探访魏长城遗址,更远赴成都、榆林取经问道,精准梳理了宜君历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产业文化等优势资源,同时也深刻剖析了文化资源融合不够紧密、传播效能有限、产业影响力弱等核心挑战。
近年来,宜君县坚持“全域旅游、全景宜君”发展思路,把“避暑康养”产业作为县域经济产业链之一,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先后荣获中国避暑休闲百强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域旅游示范县等多项荣誉,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协商现场,委员们的发言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微观切口,一个个带着创新思维的好建议让人眼前一亮。

“宜君坐拥中医药、农耕、生态、康养、红色历史等多元资源”,杨婷常委说,“就像散落的珍珠,缺少一根线串成项链。”她建议通过打造全县统一的“数字文化基因库”,全面归集、标准化管理非遗、文物、史料、生态影像等核心资源数据,促进宜君智慧文旅转型升级。
“我们的‘药谷奇遇记’不能只停在口号!”杨春锦委员说出策划案:制作动画短片《彭祖在夏都·药谷传奇》,让上古养生达人彭祖“活”在短视频里,开发“彭祖养生诀”互动手游,玩家通关可解锁真实药谷的药材采摘体验,这套“叙事+内容+消费”的闭环,可以让古老传说变身流量密码。
甫鹏委员则强调农文旅融合的重要作用,他建议立足农业县、生态功能县等发展定位,策划“宜君四季”主题营销活动,通过品牌重塑、体验深化、产业联动和服务升级,打造沉浸式文化旅游消费场景,打破旅游的季节性限制。
面对专业人才短缺的挑战,强晓阳委员建议:落实“才创宜君”专项行动,加强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专业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张丹委员直言,目前,宜君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深度还不够,文旅消费体验度低。她建议,积极探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建设智慧文旅平台和县乡文化资源共享中心,构建15分钟文化服务圈,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格局。
酒香也怕巷子深,王静委员则将目光投向宣传推介。她建议,树立“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理念,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三位一体”策略,策划好康养文化、仰韶文化、长城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研学文化等旅游品牌,讲好宜君故事。
县委副书记王斌现场回应:“专题协商选题精准、调研扎实、建议翔实,为助力建设文化强县提供了重要参考。”他表示,将以五个“文化+”工程为牵引,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充分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把宜君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和硬支撑。
县政协主席樊斌指出,要深刻把握文化产业在促消费、稳就业、塑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政协特色优势,将助推文化强县建设作为履职重点,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汇聚起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大合力,并与“十四五”规划收官及“十五五”规划编制相衔接,为“十五五”规划制定提供参考。(记者 蒋维博 通讯员 杨婷 温焕)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