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殷博华 闫智
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我省各级残联、盲人协会和慈善组织举办各类活动,为视障人群带去关爱和温暖。
多年来,我省高度重视视障人士保障工作,通过办活动、送温暖、促就业、助创业等方式,为视障人士提供暖心守护,为“无光的世界”点亮一盏灯。
走出阴霾 “拥抱”快乐
每周六早上8时,在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总能看到一支穿着亮丽的“特殊”晨跑团队——“陕亮助盲跑团”。他们两人一组,由视力正常的志愿者陪跑员引导着视障跑友完成晨跑。
说起“陕亮助盲跑团”成立的故事,还要从视障人士王龙(化名)讲起。
2024年7月,他偶然从微信朋友圈得知有人组织盲人跑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报名参加了活动。
“我之前几乎不接触运动,第一次跑的时候,虽然知道有志愿者在旁边帮助,但还是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王龙说,第一次自己只跑了100多米,但第二次参加时一口气就跑了将近3公里,心中充满成就感。
奔跑带来的乐趣,让王龙对未来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他发现,参与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调节负面情绪,获得自信和快乐。于是,他开始鼓励身边的视障人士加入跑团,他也逐渐由参与者成为组织者。
2024年11月,“陕亮助盲跑团”成立,省盲人协会引进西安素梅帮帮忙志愿服务队,为“陕亮助盲跑团”提供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标准化。跑团成立后,每周都会组织助盲例跑活动,目前已有超过100名视障人士参加。
不仅如此,为鼓励视障人士运动健身,今年9月,西安市盲人协会还为视障人士开展了以“残健融合 触摸健康”为主题的盲人八段锦线下培训活动,丰富视障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视障人士走出阴霾,“拥抱”快乐。
助力发展 “勇闯”人生
10月14日,在西安市莲湖区“月亮孩子之家”工作室,负责人关铭(化名)正带领团队计划着第四季度的工作。
关铭是一名因白化病导致弱视的视障人士,视觉分辨率只有常人的十分之一。年轻时,求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直是他最大的愿望,可投出的无数份简历都石沉大海,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向他抛出“橄榄枝”。
2008年,关铭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2022年,在莲湖区残疾人联合会和盲人协会的支持下,关铭成立了“月亮孩子之家”工作室,主营助视器。
为助力他实现创业梦,莲湖区残疾人创业孵化服务中心不仅为他提供创业场地,还邀请专业人员为他讲解财务、税收等专业知识,帮他把工作室做得有声有色。
“在大家的帮助下,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固定客户,业绩还算不错。”关铭说,团队目前已有10人,工作室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多年来,助力视障人士就业创业一直是各级残联部门工作的重点。通过送政策、给扶持等方式,一批批视障人士走出家门,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实现了自我价值。不少视障人士有了能力后,还主动接过“助盲扶盲”的接力棒。
孙华(化名)是一名个体户,在西安市残联的支持下,自主经营一家盲人推拿店。自2016年以来,他和妻子韩素英先后为10余名视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还鼓励部分有条件的视障人士自己开店。
“只要心中有光,必有‘诗与远方’。”孙华说,只要不懈努力,就能实现人生逆袭。
重拾自信 “触摸”世界
“妈妈,‘白手杖’微信群最近有活动吗?”10月15日,放学回家的轩轩(化名)拉着妈妈的手,满脸期待地询问。
据介绍,陕西白手杖视障服务中心成立于2016年,是专门为视障人士提供文化、体育、交流、培训等服务,拓宽视障人士就业渠道的慈善组织。该中心先后开展了“白手杖24小时盲童之家”“看见”“和盲童一起看世界”等公益项目,帮助1.6万名视障人士重拾生活的信心,轩轩就是其中之一。
轩轩是一名先天性视障儿童,曾经的她内心缺乏安全感,见到陌生人时,总会下意识躲在妈妈身后。
2023年,轩轩来到中心后,老师们发现她很有唱歌天赋,便聘请专业老师帮她提升唱功。在专业教导下,轩轩的唱歌水平稳步提升,她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性格也开朗了起来。
“我们还带轩轩参加了多次对外演出。”陕西白手杖视障服务中心理事长惠娜说,“白手杖盲人艺术团”团长杨磊(化名)还鼓励轩轩举办个人音乐会。
杨磊也是一名先天性视障人士,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音乐梦想。2018年,在中心的支持下,他举办了一场个人音乐会,用音乐给予视障人士冲破“黑暗”的勇气。现在,他觉得世界很美、日子很甜。
“希望以后能帮助更多视障人士重拾生活信心。”惠娜说,在“无光的世界”里,依然可以活得很精彩。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