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机整合资源,拓展运动空间,整合我省学校、体育场馆、民营健身场馆、公园等资源,错时利用,适当收费,统一管理。支持利用山地、森林、峡谷、草地等地貌,建设特色体育公园,建设健身步道,开辟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专业场所;行政机关、国企和事业单位要带头开放可用于健身的场所,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健身场所采用低收费政策,并对场所使用、维护和收费等事项做好谋划;对于可以利用的城郊土地,鼓励民营资本介入建设运动场所。
(二)支持全民健身,优化运动环境,发展公益性体育运动组织,引入专业性教练员和医护人员对运动群体进行指导。对于未成年人,在幼儿园和中小学要保障体育运动的时间,尤其是武术、太极拳、八段锦等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健身方式,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孩子健身及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以“互联网+健身”为载体,打造体育运动线上平台。完善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以传统文化为支点,因地制宜扶持发展当地村民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
(三)健全辅助服务,完善运动保护,由我省体育、教育、卫生部门牵头,遴选体育、医学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或教师担任志愿者,进驻高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健身社团进行运动卫生常识宣讲,为社会营造安全的健身氛围。倡导有条件的社团组织或者运动场所聘用专业医护人员,做好运动保护工作。对于蹦极、攀岩、翼装飞行等极限运动经营者或组织者,必须由应急、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起来对其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培养安全意识,杜绝随意性、自发性、不规范的驴友野营、探险等活动。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