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来,“双减”政策从提出到落地执行已近两年,继续贯彻落实、创新推动是"双减"工作的关键。5月31日,商洛市政协召开“双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专题协商座谈会,组织市政协教育界常委、委员就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积极建言献策。
会前,市政协调研组先后深入12所学校和4所教育培训机构,召开26场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436份,为专题协商会上更具针对性和精准度地建言做好准备。
减轻负担 作业设计重质量
2021年以来,商洛831所义务教育学校,24.95万名在校学生,1.76万名教师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实现了学校及师生全覆盖。
“之前孩子写作业到晚上就10点了,还不包括批阅修改的时间。”调研中,学生家长表示,“减负之后,课业压力小了,课外时间活动多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
“‘双减’旨在把过重作业负担减下来,把教育教学质量提上去。”市政协委员高雄霞建议,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类型,严格控制作业时长。创设个性化、多样化、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的特色作业,开展更多课外活动,让学生活泼起来,回归孩子天性。
学生做“减法”,布置作业要做“加法”。市政协常委方向建议,应致力于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个性需求,精心设计基础类、巩固类、提升类作业,强化不同学科作业的统筹和结构调控,适当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和阅读类作业,不断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层次性和有效性。
增加特色 课后服务促发展
“让教育回归本真,为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童年。”市政协委员陈璇在调研中发现,“双减”之后,丰富的社团资源活动,让家长减轻费用负担,学生兴趣培养等方面受益匪浅。
陈璇建议,坚持“大方向、小兴趣”相互统一,建立特色大社团,让学生根据自己爱好自主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各班可以自主开设小社团,挖掘更多本土特色民俗的文化类社团,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据了解,商洛市有课后服务需求的488所学校均开展了课后服务,学校参与率达100%。许多家长和老师反映“很多社团活动太抢手了,有些学生没有报上名还很失落。”
市政协常委王宁建议,成立“社会课后服务资源库”,引入“校外辅导员”机制,邀请关工委、各类协会、非遗传承人、有特长的家长、志愿者团体进行公益授课等方式,弥补学校师资不足,满足学生多样性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考核 评奖体系更合理
“检查多,评比频繁,教学时间被很大占用了。”“下班时间推迟,更加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调研中,部分老师希望教育部除了在关心家长学生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为教师行业考虑一下。
“破除条条框框,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市政协委员刘建红建议,严格落实好《陕西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15条,过滤各类“进校园”活动,让学校能安安静静教育孩子。
市政协常委张卫军建议,严格落实课后服务收费及发放制度,制定全市统一的收费和发放补贴政策,确保专款专用,足额按时发放,“礼”遇教师。
调研组建议,编制教师课后服务工作安排、工作量认定、绩效考核等细则,探索推行"弹性上下班制",设立教师健康体检专项经费,让教师感受到政策的温暖。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市政协常委李曼建议,借鉴先进经验,让校长公开竞聘上岗,严把考察、培养、选任、使用关,把敢于担当、善抓管理、精通业务的优秀教师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
落细制度 政策落地见实效
调研组发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然而,少数非学科类培训市场却呈升温趋势。
为教育生态揽清风,灭校外培训虚火。商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市128所校外培训机构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30余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7次,不断规范培训机构行为标准。
市政协教科医卫委主任石新卫建议,尽快理顺和交接好商洛学科类、非学科类培训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职责,严格审批、严格管理、严格监管,规范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财务收支等,打击非法培训及其隐形变异,引导合法培训机构遵规守法健康发展。
调研组还建议,围绕“双减”和“中考分流”政策,建立健全高中招生制度,规范建立和运用好"家长学校"教育平台,设立校长接待日、家长开放日,组织亲子交流、亲子阅读等活动,多途径创新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让每一名学生、每一位家长、每一位老师都降压减负。(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吴函)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