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政协工作提质增效,需要委员唱“主角”,更需政协搭“舞台”。
为打通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商洛“一都四区”建设,市政协坚持全员入室、全市覆盖原则,率先启动建设了92个委员工作室建设,一个个委员工作室就像一座座“连心桥”,嵌入城乡之中,融入群众生活,推动了政协委员工作室走进乡村基层、走进百姓心里。
高起点建设:推动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
目标清晰,工作才有方向。打造好委员工作室这个“新阵地”,制度是根本。
市政协从党组会、工作会、推进会等专题研究到主席会成员密集调研、率先垂范、加强工作部署指导等,始终坚持高位谋划、高位部署,抓紧抓实委员工作室建设不放松。
在工作室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逐步明确完善“乡镇全覆盖、界别全覆盖、委员全入驻、工作室全上线、专委会和党派全示范”的“五全”工作目标,坚持统一标识、统一规范、统一要求、统一名称“四统一”,落实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和委员信息“四上墙”,做到有场所、有设施、有人员、有保障、有规范“五个有”,按照统一组织、科学布局、建章立制,方便履职的原则,实现区域、行业、党派、界别、社区、委员作用的有效发挥,把委员工作室建成委员学习交流、深入群众、联系界别、团结联谊、推动发展的平台,建成委员学习之家、履职之家、协商之家、服务之家。
在工作机制建设上,市政协通过构建“金字塔”式推进机制,加强对委员工作室开展学习交流、倾听民意、化解矛盾等活动的运行指导,明确专委会牵头抓、学习组联动抓、责任人具体抓,特别是加强对区县实践基地试点督促指导,委员工作室建设工作在层层抓落实中得到高效推进。
同时,还将委员工作室建设列为委员履职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实行动态考评管理,做到年初有计划、活动有方案、实施有步骤、年终有总结,多措并举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
履职特色化:突出区域性、实用性和委员专长
根据各区县实际和地方特色,商洛打造了92个特色化委员工作室,其中界别型36个、区域型42个、个人型7个,其它类型7个。
为推动委员工作室履职,市政协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委员工作室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了"党政点题、政协交题、社会选题、群众荐题、委员议题"机制,建立工作交流和督查通报机制,并通过报纸、网站等媒体平台,及时报道委员工作室建设、履职以及开展各类活动情况,彰显特点、树立标杆,互促共进。
为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市政协文化艺术界委员工作室、山阳漫川关镇委员工作室、柞水县景区文化艺术界委员工作室等一批与文化、旅游相关的特色委员工作室相继成立;为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丹凤县政协指导成立了"营商环境最优区"政协委员工作室;洛南县在各镇成立活动组委员工作室,探索出“个人履职、团体履职、联合履职”个性履职体系,形成一线协商、服务界别群众、委员在身边等三个履职平台;商南县政协在群众身边建立委员工作室,将政治协商工作深入群众,让基层群众家里家外的急难愁盼有地方可说、有委员帮解;王惠英、王恩厚、刘志伟委员工作室突出关注基层群体,将爱心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两年多来,委员工作室主动把握新定位、追求新作为,积极服务界别群众、凝聚各界共识,成为委员服务基层群众、团结社会各界的重要阵地,让群众感受到“委员在身边,身边有委员”。
用好才是目的:彰显精细化、差异化和个性化服务
委员工作室建成不是终点,用好才是目的。工作室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把委员工作室建设与委员履职有机结合、有效联动,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中共特邀界委员工作室,密结合“书香政协 智慧读书”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政协基本知识;经济界委员工作室结合实际开展招商引资、爱心募捐;蓝舰委员工作室发挥界别优势,开展送技送医送药……
在市政协科技体育界委员工作室和民主党派委员工作室联合召开“微协商”座谈会上,工作室委员积极为商洛市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建言献策;在商州区第二小学,区政协教科体委员工作室、城市建设管理委员工作室与学校联合开展了“书香润初心·奋进新征程”经典诵读暨读书交流活动,丰富“书香政协”建设活动内容和形式,引导委员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促进“读书+履职”相互赋能……
两年来,分布全市的92个委员工作室,组织千余名市、县(区)政协委员共同参与,累计开展微调研、微视察、微协商280次;安民心、听民意、解民忧230次;提出意见建议190多条;解决实事好事150多件。在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委员工作室”正在成为党委政府的“好帮手”,收集民意的“好驿站”,建言资政的“助推器”,凝聚共识的“连心桥”,服务群众的“桥头堡”。
(实习记者 寇静 记者 王斌 通讯员 田莉 吴函)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