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诚、智、勤”传承工匠精神——伟志创始人向炳伟系列报道之一

2020-05-23 10:30:3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 1987年,一个致力于为男士提供更优着装体验,并追求打造更专业男装板型的服饰品牌——伟志,诞生于陕西汉中。30多年来,伟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坚持品质与时尚同行,突破与传统融合,品牌影响力辐射全国。...

  33年来,伟志从“陕西制造”到“陕西智造”,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决策者高瞻远瞩的气度——

  题记

  1987年,一个致力于为男士提供更优着装体验,并追求打造更专业男装板型的服饰品牌——伟志,诞生于陕西汉中。30多年来,伟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坚持品质与时尚同行,突破与传统融合,品牌影响力辐射全国。

  1996年,一个地地道道的私营服装企业——陕西伟志集团有限公司在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出了一连串的冲击波。

  1月,伟志集团以年薪10万元和5万元向社会公开招聘副总和高级管理人员,一时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包括博士、硕士、大学教授、国企厂长在内的3500多人卷入这场招贤潮。

伟志产业制造园区

  4月,在秦巴腹地汉中市卧薪尝胆九年的伟志集团,带着公开招聘的硕士、博士等高级管理人员,高举扩张大旗,将公司总部迁入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月,一大批伟志人背井离乡,浩浩荡荡从汉中开赴西安。一个拥有现代化精良设备,年产10万套高档西服的伟志西安西服厂,以及西裤公司、衬衫公司、服饰公司、装潢公司等实体相继诞生。

  10月,在军乐队雄壮的军乐声中,伟志集团评出的一批“孝子”连同他们的父母被伟志集团接到西安观光旅游。

  伟志从此几乎再没有断过新闻。它相继送出了四批优秀员工赴日本研修留学;它还送出包括一名炊事员在内的十名先进职工赴新马泰旅游观光;它在榆林、汉中以及任何一地的招工中都应者如潮;伟志产品出现了持续的供不应求局面,尽管职工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产量翻番,仍然满足不了提着现款排队等货的经销商;而为了申办一家伟志产品的专卖店,排长队者不得不层层托关系、找门路……

向炳伟与日本实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亲切交谈。

  伟志集团现已成为西北地区唯一进入全国服装行业收入、利税双百强的企业,也是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

  伟志奇迹成为传媒关注的热点,伟志现象也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

  “伟志”由何人创立?

  “伟志”的创立者是一个历经磨难的人。

  1956年农历正月二十三,在汉中南郊离拜将坛不远的一条小巷里,一阵小生命稚嫩的啼哭声划破了寒冬之夜的静寂。这个小生命就是后来名震三秦的伟志集团创始人向炳伟。

  汉中曾是一片历史垂青的热土,汉高祖刘邦在这里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传唱不衰。然而,小炳伟却从诞生起就挣扎在饥饿线上。为了生存,刚上小学的他就要拾肥捡粪、打草喂猪。为了挣钱医治卧病在床的母亲,他还不得不去城里收泔水换取五厘钱。对他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上学读书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劳累与穷困中,是知识为他打开了一片新的视野,是知识给他的未来带来些许美好的幻想。

  1968年12月,在寒风薄被中终日咳喘的母亲还是没能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带着对儿女无限的牵挂和深深的眷恋,驾鹤西去。母亲过世后,父亲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稍不顺眼就对小炳伟拳脚相加。小炳伟一面经历着丧母辍学的重创,一面又不得不隐忍着内心的孤苦。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深刻地感受亲人相处却又不能相通的切肤之痛。

  1972年,向炳伟反叛了父亲至高的权威。他毅然离开家庭,到建筑队当了一名提土和灰搬砖的小工。他生性善良,性格内向,干活卖力,勤于思考,因此很快练就了一手好活计。1975年,他又一头扎进了炉灶膛技术的钻研中。他在自家灶上试验,修了拆,拆了修,用了一年时间,试验近百次,终于造出了独特的“马蹄回风灶”。这种不用拉风箱而火力又大又干净的“马蹄回风灶”,使向炳伟的名气一时传遍十里八乡,成为乡亲们争相聘请的能人。向炳伟终于在这一刻找到了被人需要、被人尊重的感觉,找到了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立足点。他感到欣慰和兴奋,于是开始了不分昼夜的辛勤劳作。然而,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由于长期弯腰,过度劳累,1980年向炳伟经拍片确诊为“腰肌劳损”。这就意味着,他将永远告别他赖以生存的泥瓦匠生涯。

  从16岁开始寻找到的这个试图改变自己贫穷命运的支点,竟瞬间就灰飞烟灭了。24岁的向炳伟再一次面对人生十字路口。

  也就是从那时起,向炳伟又开始面临最严峻的生存危机。为了生活,他变卖了自己身上唯一可变卖的一块蝴蝶牌手表,买来一台断脚的旧缝纫机,奔赴南郑县湘水寺镇拜师学习缝纫,准备以裁缝为生。缝纫技术远非泥瓦工那么易于掌握,操惯了瓦刀的手,在缝纫机面前显得那么笨拙。有时为了给裤子装兜,他装了拆、拆了装,却怎么也装不好,师傅对此无可奈何,只能摇头叹气。向炳伟心中不时涌起对学艺、对人生的阵阵苍凉。有一天,他一个人孤零零地跑到小镇旁的山岭上仰天长叹:“天地这么广阔,为什么我的路却这么狭窄?再学不会裁缝,我怎么养活父亲、妹妹和自己?”

2008年5月,向炳伟亲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参加救援。

  那一天,向炳伟一个人静静地在山岭上坐了整整一个下午。他伤心到了极点,想了许多许多,山岭上的清风让他的头脑变得清醒。他站起来,对自己说:“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随后,他再一次向小镇上的缝纫铺走去。

  这就是向炳伟踏上后来给予他辉煌人生的“伟志”之路的发端。后来,向炳伟把所有的苦楚和伤痛都深藏心底,收声敛性地磨砺着自己的毅力和韧性,以更大的克制和忍耐发奋学习。他把全部身心以及白天的每一分钟都用在缝纫技术的学习上,学会修补再学成衣,学会制作裤子再学制作衬衣,学会制作中山装再学西服。学修补时,他每次只收五分钱到一角钱。冬夜的寒风呼啸吹过,他在钻研;仲夏的热浪扑面袭来,他仍在钻研。在反反复复的琢磨中,他终于发明了一套“向氏裁剪公式”中有关裤子的数据,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好裁缝。成名后,慕名找他来做衣服的人又开始排起了长队。

  1987年4月7日,向炳伟靠着5000元贷款和7名工人,在汉中市建国路挂起了“汉中市伟志西服厂”的牌子。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他又开始向命运挑战了。

  “伟志”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陕北榆林,清风徐徐,阳光灿烂,向炳伟抵达玉林商贸公司考察。上午,向炳伟一行到达榆林八一商场。刚到商场门口,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榆林公司20多名员工迎面“哗”地打出一面横幅,横幅上书写着六个红色大字:“向总我们爱您!”红字四周,另有20多名员工不同的祝福语。这一天是向炳伟41岁生日,生性内向的他竟一时无语,激动地扑上去和员工们一一紧紧拥抱。这一晚,向炳伟流下了幸福又激动的泪水。向炳伟后来在他的日记里曾经感叹,自己给员工的爱太少了,而得到的爱太多。

  伟志集团新闻科科长杜彦林说,类似这样的情景,向炳伟年年都要遇到。向炳伟过39岁生日时,生产车间的395名员工自发凑钱,在汉中市电视台为向炳伟点播生日歌曲,宝鸡分公司经理马平安凌晨2点多驱车赶回汉中为他庆生,两人紧紧相拥,晚会现场一度鸦雀无声……

  今天,我们可以找出无数个愿意为老板献上笑脸和媚眼的人,但是,你很难找到像伟志老板与员工这样发自内心,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的例子来。

  员工们对向炳伟的敬爱之情不是偶然的。向炳伟办公室的几任秘书,用许许多多他们亲身经历过的小故事,再次证明了向炳伟在生活中给予他人的无私之爱:他曾亲自驾车将因加班而回家太晚的员工一个个送回家;为了员工生日和节日愉快,无论公司资金多么紧张,他多年都坚持给每位员工题写生日祝福,赠送生日礼物;有位员工因病去世,连看病带办丧事都是他自掏腰包,事后有关钱的事只字不再对家属提起;他坚决谢绝别人要他换辆小车的请求,却用巨资为厂部和生产车间全部安装了空调,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免费洗澡……

  从5分钱一个补丁起步,从5000元贷款的小裁缝铺起家,发展到今天拥有1700多名员工,拥有3条进口生产线,年产50万套西服,年收入过亿元的大集团,成为西北私营服装老大,无论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奇迹。了解伟志的人都说,伟志能有今天,首先应归功于向炳伟善良、诚实、高尚的人格和对社会对他人无私的爱,归功于向炳伟营造的充满亲情的伟志家园文化氛围,以及这种家园亲情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对伟志员工的凝聚力。

  没有过硬的质量和服务,伟志自然不会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而没有向炳伟善良、诚实的品格,也绝不会有伟志产品这样优良的质量和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者是统一的。

  向炳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胜性格,即凡自己做的事,哪怕是最微小的一件事,也一定尽最大努力做好。1972年,他被安排在市委党校修厕所,在修下面的粪坑时,别的师傅认为这里反正看不见,抹浆时很粗糙。而向炳伟却是趴到下面细致认真地把浆抹得光光滑滑、平平整整。同样是制作西服,向炳伟在追求质量上简直把他的禀性发挥到了极致。别的产品缝制胸前大扣只用三五股线,而伟志则坚持要用16股,且必须通过25公斤承重试验。拉链要进行上千次的拉合试验。别人一套西服经过60道工序检验,而伟志则必须经过126道工序的严格检验。一个衣钩缝几道线,吃针应该多深,打结应达到什么效果,凡此种种,伟志绝对执行国际标准,一丝也不马虎。

向炳伟2005年当选为西安市劳动模范,2008年当选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图为2005年西安市召开劳模表彰大会,向炳伟接受少先队员献花。

  1992年,向炳伟从香港考察归来,观念大变,大胆地提出一个公开承诺:“不满意便退钱。”这样的承诺今天已被别人用滥了。但当时,伟志却是实实在在的全国首家承诺品牌。当时之所以敢于公开承诺,向炳伟基于两点考虑。第一,伟志已经拥有了先进的进口生产线,检验严格,质量绝对过硬;第二,伟志要想发展,必须在质量和服务上与国际接轨,以更优的质量回报社会、回报消费者,为老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然而,承诺的黑字铜匾制出后,却招致了管理层的激烈反对。面对人们善意的反对,向炳伟耐心解释。他说:“我们要相信我们的产品质量,同时,我们也要换个角度替消费者着想。”8月,伟志承诺正式推出,立刻引发市场连锁反应。一时间,退钱卷起不小的风潮。因为这个承诺当时没有任何概念限定,既包括伟志的系列服装产品,也包括伟志经销的商品;既包括因产品质量原因退货,也包括消费者兴趣转移退货,而且未规定任何退换时间。这其中,有人仅仅是为了享受这个过程,穿几个星期退一件,再穿再退,再退再买;还有的是为了验证承诺,和朋友打赌而将穿过五年的西服也拿来退钱。在这个骚动的秋季,怀有各种心态而要求退钱的人,愿望都得到了满足。这次退钱承诺,也让伟志经历了一场生死的严峻考验。面对各地反馈的不良信息,望着成捆成堆的退货,除了向炳伟,所有人都沉不住气了,所有人也都为向炳伟捏了一把汗。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说“向炳伟是个傻子”,也有人认为向炳伟简直是疯了。向炳伟是那种在关键时刻才能体现其沉稳、刚毅秉性的领军者。面对接连不断的请示,向炳伟反而更加坚定。他一边坚决地对经营部门下令:“谁不执行退货承诺,就处罚谁!”一边耐心地做员工的思想工作。他说:“我们要相信大多数消费者的素质,恶意退货最终只能是少数,大不了公司破产!”“即使做一个失败者,我们也要用行动扭转人们对承诺的看法,用行动打消顾客的后顾之忧。”为了保证承诺兑现,向炳伟还专门设立了监督处罚部门,设立了投诉电话,并设专人负责收集、登记、通报投诉情况,毫不留情地处罚了拒绝执行承诺者,顶住了反对承诺的压力。向炳伟最终胜利了。

  半年后,恶意退货者渐渐减少,经营恢复正常。向炳伟的判断被事实证实。为了这句承诺,伟志当年直接间接损失了近30万元。但是,这个承诺在市场上却释放了强大的磁力,伟志也因此名声大振,市场销量迅速飙升。现在提起伟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满意便退钱”这句承诺,它已经成为伟志实力和质量的象征。伟志也以在全国首家提出“不满意便退钱”的卓越信誉,而被中国社会经济调研中心评为“全国公众信誉良好企业”,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授予最高奖——保护消费者杯的服装企业。更难能可贵的是,向炳伟并没有停留在“不满意便退钱”上。在产品质量大大提高的基础上,向炳伟又在1995年推出了方便消费者的举措:“你穿我洗我烫”。凡新购伟志西服者,均可享受伟志专卖店三次免费洗烫服务。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售后服务,终于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青睐,使伟志产品牢牢地站稳了西北西南市场。(马川)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伟志 向炳伟 工匠精神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