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精神值得我们仰视——读《这个世界无须仰视》有感

2020-04-23 16:09:28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汪曾祺评价他的老师作家沈从文是“星斗其人,赤子其文”...

  汪曾祺评价他的老师作家沈从文是“星斗其人,赤子其文”,我以为这句话用在王庭德老师身上也比较适合。前年拿到王庭德老师的自传体小说《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这本书后,我便一口气阅读完了。侏儒青年作家王庭德老师的自强不息的高大形象从此矗立在我心间。后来我和同事带领小记者社团的同学多次走进安康市图书馆参加征文大赛、一小时共读、采访和捐书等活动,有幸结识了这位小巨人王庭德。

  腼腆的王庭德在接受孩子们采访时非常谦逊,他谈的更多的是感恩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他语重心长地对小记者们说:“有梦想就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并为之努力,不放弃,不抛弃终将会成功,珍惜大好时光,积极学习进步。”他给孩子们的采访本上留言:“创造生命奇迹!”一个身高不到一米二、双脚掌外翻的的残疾青年经历了极端贫困、偷学、流浪、四处找工作、几次死里逃生等坎坷,却用这双不能着地的脚走出了坚定的人生轨迹,用一双婴儿般的小手写出了影响无数青少年的纪实文学作品《这个世界无须仰视》。他执着而坚定,他是老家旬阳铜钱关乡的一块花岗石,他靠自己的勤奋刻苦、自强自立改变了命运,由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活命的卑微小草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如今这个小巨人的足迹几乎走遍了家乡安康的校园和城乡的角角落落。王庭德书友会一次次义务给学校、企业做励志讲座,教孩子们也教那些处于人生低谷的人学会仰望星空。他没有多少积蓄,出诗集都是靠大家募捐,但他有一颗大爱之心,他给孩子们送去一箱箱的书籍和其它学习用品。他的图书在网上售卖,但他更多的是无偿捐助给那些渴望阅读的孩子们。他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自己曾经在西安现身说法成功帮助一位12岁的乞讨孩子重新找回人生尊严,引导她开启了新的人生,这件事也触发了他的创作动机。作品如实反映了作者23岁之前的人生经历和成长历程。

  这本书最打动读者的是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是人物形象的鲜活生动。作品如实反映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旬阳山村底层农民的生活现状,主人公的命途多舛和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感人肺腑。

  王庭德是个有梦想的孩子。父亲早逝,母亲是个智障弱视的可怜人,他身体残疾,是个身高不足一米二的残疾人。家庭贫寒无钱读书,可他从小就是个个性好强、爱做梦、爱读书、不服输的孩子。他坚持在小学校外偷听老师上课,即使挨骂挨饿、淋雨冒雪、寒冷生病也无所忌惮,最终他的强烈求知欲打动了校长和老师。他终于走进学校,学会了识字阅读,而他的读书生涯是多么艰辛呀!为了筹集学费,他去山里采过草药、挖过黄姜,捡过板栗,他学习摄影,利用周末和假期走村串乡给人照过相、修过鞋、放过羊……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勤奋刻苦地学习写作,想尽千方百计与命运抗争。可以说是阅读和写作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在书中引用这样一句话:“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他像希腊神话中那个普罗米修斯,为了火而在所不惜。

  他坚韧而顽强,为了学会谋生本领,他克服自身先天的缺陷,夜以继日地拼命学习打字,手指肿胀充血也不放弃。命运似乎对他格外“眷顾”,有些人就连最基本的健全四肢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无法拥有,他的每一步都饱蘸血和泪。他当过报童,到公司和打印店打过工,他在乡上当过通讯员。他曾因为找寻不到梦想而流浪街头几乎饿死、冻死,可他似乎有着九条命,战胜疾病和失业等痛苦,一次次死而复生。所有打不垮他的都让他变得更加强大。绝望的日子里是保尔柯察金和张海迪这些榜样让他开始仰望星空。他“用笔开拓出一片灿烂的星空”,他坚信海迪大姐的话:“我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支能说话的笔,它让我去倾诉了,去抗争,我不仅活着,而且在写作中放飞了心灵。”于是他选择了奋斗和抗争,他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多少平凡已成不朽”,“我不期待自己‘不朽’,我只期望自己能和正常人一样,有共同的、没有差别的人格。”

  小说真实逼真地再现了一个残疾文学青年成长的心路历程。每当身无分文、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也曾经彷徨过,他痛苦地思索人生和未来:“上天已经很好地锻炼了我的残躯,磨够了我的意志,为什么我的梦却久久不能实现呢?”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想到过死,想到过自杀,是文学梦拯救了他。他说:“我要活,我要奋斗到最后一口气,我要重新去寻找被剥夺的幸福,我还有文学梦!”“我的文学梦又复苏了,他有着石破天惊的力量,让心中那些封冻的河流解冻、消融,我也许要为它的复苏付出代价……”

  他成功了,可有谁知道成功的花儿后面浸透的血和泪。他的作品不断发表,一部《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足以让我们仰视他!这本书向读者讲述的故事那么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它会让你干涸的心灵经受爱的洗礼。

  作品打动人心的还有人间的温情,这也是一曲爱之歌。

  他懂得感恩,他会利用课余时间爬上树捡栗子,只为给疼爱他的老师送一件小礼物,他感恩肯收留他的公司,下了班住在公司办公室的他会拖起比他高的拖把花上几个小时打扫走廊;公司里的工作,事无巨细,他都会竭尽全力去做好。他“更懂得感恩和回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得到别人的认可、理解,融入健康人的生活,从而获得真正的快乐!”他在书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生动刻画了一个个帮助过他的小人物,他的爷爷、叔叔婶婶、校长、老师、那个免费拉他上学是司机、那个在他感冒发烧、失魂落魄时救过他的孤寡老人周老伯……以及残联、报社的恩人都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

  作品的细节刻画细致入微,极富感染力。作品语言富含情味,做到了文学语言和生活语言的完美融合。他说:“我没有做脊梁的能力,但是我有做脊梁的信念。”他写自己练习打字的艰辛的细节就非常感人——

  “在经过了长达150小时的苦练后,我胳膊肘以下明显红肿,短小笨拙的小指头麻木僵硬了,到了不能自如伸缩与弯曲的地步……短短的指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长粗了一半,可以说是指缝已无,手指紧贴在一起了。打字时弯不下去指头,我咬牙坚持。每摁一个键,就狠狠地把手指同步往拢勾一下,即使疼痛难忍,也要坚持。

  ……我鼓起勇气,强装笑颜说:‘没事儿的,我能行。’其实我哪里能行呀!每按一个键位,钢针扎心一般疼痛,眼珠子不住地往外凸……就这样,朱老师强行将我抱下凳子,拉我到校门斜对面的小诊所看病打针,又给我买了消炎药。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吃药打针,显得既紧张又新奇。朱老师看似寡言内敛……她善良的一面。”

  正是这种爱和温暖激励着困境中的王庭德,让他学会了感恩和坚强,他“怀揣一颗深深的感恩之心,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免疫力”。苦难磨炼了他,他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我是眼含热泪录完这本书的,再次捧卷,我依然有着深深的感动,世界以痛吻他,他却报之以歌。真心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能爱上这本书,因为它会给你麻木的心灵注射一剂强心针,让你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苦难。作家陈忠实肯定了这本书的价值:“这无疑是地球村又一个青春壮歌、生命奇迹,是一本值得青少年阅读的励志好书。”

  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偶像,在我们这个时代,有许多迎难而上的逆行者,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比如抗击非典和新型肺炎的钟南山院士以及无数的医护人员。当然英雄也可能是我们身边的小人物,他们从未被生活的暴风雨击垮。这本书的作者王庭德就用他的文字谱写了一曲铿锵有力的英雄交响曲。正如这本书的结尾所说:“我知道,以后的路还很漫长,也可能充满艰难与险阻,但我已经不怕了!我相信,在这个苦辣酸甜造就的人间,不管生活给予你多少坎坷,只要勇敢面对,不抛弃,不放弃,成功之门就会向你开启!”贾平凹老师评价王庭德说:“他的精神高度才是他真正的高度。他自立自强,内心强大而充满阳光,他说这个世界无须仰视,他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懂得在奋斗中寻找幸福和快乐,他的精神值得我们仰视。”(陈静华)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这个世界无须仰视 感触 读后感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