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对公共场所体育健身器材 安全监理的建议

2018-10-26 14:55:11  来源:各界导报—各界新闻网  


[摘要]近年来,为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在广场、公园、小区、社区(村民)活动中心等场所都安装了不少公共健身器材,人民群众健身所需的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近年来,为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在广场、公园、小区、社区(村民)活动中心等场所都安装了不少公共健身器材,人民群众健身所需的硬件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推广普及全民健身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公共体育健身器材设施的监管、维护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有人安装、无人管理”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公共健身器材破损严重,出现“残臂断腿”情况较多,存在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摸清家底,完善制度。文化体育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健身器材安装、使用、维护情况开展全面排查清理,并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安装时间、使用年限、维保情况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制定完善公共体育健身器材建设管理办法,规范公共健身器材的审批、建设、使用与管理,切实做到建并重。二是明确责任,加强引导。文化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的监督管理,要落实健身器材日常监管维护责任,实行使用单位、受益单位谁使用、谁负责的制度;明确管理维护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并在健身场地予以公布;建立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纵向到底的四级责任体系。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向健身群众发放《全民健身指南》等宣传手册,在健身场地设置温馨提示牌等方式,引导群众文明健身、科学健身,自觉爱护健身器材,制止破坏公共体育健身器材的行为,有效降低健身器材的损害率。 三是定期检查,注重维保。文化体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身器材巡查制度,定期开展健身器材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掌握健身器材安装管理维护情况,督促责任单位及时维修整改,消除隐患,建议从体育彩票基金中安排一定费用补助维修资金。对于破损严重不能继续使用或已到规定使用年限的健身器材要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拆除报废,杜绝出现“带病上岗”、“超期服役”现象,确保健身场地、设施安全舒适。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健身器材 安全管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